2008 December

一个有启示的心理健康简短课件

一位心理学家在参观完这个城堡之后,和他的同事们感慨:一个人的心中有了追求的动力之后,他的力量真是无可限量啊!
  这种追求就是一种心理动机,长远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很长的时间,从而成为保持行为的续动力。因此,只要有追求,并肯于坚持不懈,“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可以穿越时空,直至地老天荒。
 

 

健康教育课件:满足合理需要,充实你的人生

这是一个可以供教师参考使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

生命的支柱是精神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原来是一名医生。他认为,精神是生命的支柱,一个人精神上被摧垮了,那他的生命也就变形了。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一些病人是被吓死的,加德纳因此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精神里。
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役中,有两位单架队员,猛地看到前面有战士倒下了,没命地往前冲去,他们把伤员扶上担架立即往后方跑,直跑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总算跑到后方医院。此时,忽听年轻护士喊了一声,原来她看到一位担架队员赤裸的小腿和鞋上都是血。就在这时,那位担架队员也看到了自己腿上的血,便瘫倒在地昏死过去。经检查,这位担架队员流血过多,是重伤,而那位被他抬着的战士只是受了轻伤。医生们推测,他如果不是先于那名战士受伤,也一定是抬起战士开始跑的时候就
...

爱心主人

“只送一本书可以吗?”
“当然可以,那是什么书?”
“是我最喜欢的《丁丁历险记》,老师,您看,我还用挂历给它包了书皮。”孩子又凑近我,眨着眼睛小声地说:“上面还有我写的字,我的字写得不好,千万别让其他同学知道哦。”说完,他蹦跳着离开了。教务主任走了进来,告诉我校车中午12 点准时出发,赶紧准备准备。还需要做什么准备呢,我为出行已急不可耐,我要把孩子们的爱,播撒到那片贫瘠又美丽的土地上。
...

一个忘龄的快乐老人

忘龄的快乐老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林默予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林默予,这些年来在银幕上多扮演一些有知识、有身份的中老年妇女。电影《红楼梦》中,林默予饰演的贾母既有老贵族的雍容华贵、老长辈的宽厚慈爱,又有一族之长的精明强干,林默予因此获得该年度的“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两项桂冠。除了演电影,她还参加电视连续剧的拍摄,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还请她在《人与人》、《旋转舞台》、《综艺大观》等节目担任客座主持人。热播的电视剧《人虫》中,她又在《房虫》篇里饰演一位归国的富家老太太。她那准确到位的精湛表演为人称道:“哪像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呢!”
...

形形色色的焦虑障碍

焦虑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情绪体验,并已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焦虑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在某种特定情景下,我们能够明确察觉到的内心涌动的紧张感。焦虑是人们对将要到来的危险或需要,因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而唤起的不安的预感。焦虑使有机体对生存威胁产生警觉,并采取适当的行为。轻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大多数人的行为表现,如在比赛前的训练和考试前复习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紧张度会对行为的效率起到促进作用,而过高的焦虑水平则会干扰个体功能水平,严重的焦虑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

心累者怎样调节心态

身体累了,休息一下很快就会缓过劲儿来;而心累了,休息就不会那么有效了,有时还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对于那些经常感到心累的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补补心理课:
培养健全人格。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其主要表现为有自尊,对个人的成就有“价值感”;能进行适度的自我批评,既不夸耀也不苛求自己;不为环境所奴役,有自己的明确观点;接纳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个人需要的能力;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既了解自己的现状,又能着眼于未来,并始终向着切合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够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在团体中能和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在不违背团体意愿的前提下,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
...

丧偶老年人怎样进行心理调适

心理学家证明,丧偶是生活中最震撼心灵的应激事件,对老年人的打击更大。据有关资料报道,失去配偶的老年人因心理失衡而致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人数的7倍。因此,老年人丧偶后必须及时进行心理调适,方能走出丧偶的阴影,从而恢复正常生活。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适:
正确对待丧偶的现实。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确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件,但这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要冷静地劝慰自己,面对已经失去老伴的现实,对老伴最好的怀念就是自己多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
...

请不要被胜利所困扰

胜利永远是运动员的奋斗目标。然而,在努力付出和拼搏的同时,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付出和拼搏本身。追求并被追求所困扰,渴望战胜却难以战胜的压力,是几乎每个运动员都会遇到的问题。
在球类比赛中,最终的胜利往往表现为心理上的胜利。在邓亚萍接受采访时,多次描述了这样一种状态,用她的话说,就是“你打吧,你打不死我”。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包含着充分的自信和对胜利的渴望。
“比赛中,我们不能过多地去考虑输赢,因为它会影响我们技术战术的发挥。作为运动员,你不能有太多的私心杂念,因为那个时候你要全心身地投入到每一分球里去。你不能在你领先很多的时候想我要赢了,因为可能由于你的这个闪念这个球就过去了,你就有可能被人一分一分地追回来。”这是邓亚萍的话。
...

质疑心理压力

人们所渲染的压力症,从年龄角度看,年轻人有压力,高考、学费、就业,不堪重负;中年人有压力,上有老,下有小,又要干事业;老年人有压力,身体每况愈下,收入低,如何养老?从职业范围看,公务员有压力,人少事多,待遇不高,竞争激烈;警察有压力,治安形势严峻,面临暴力,已成高危职业;医生有压力,医疗纠纷居高不下;学生有压力,莘莘学子自杀已不是个别现象;民工有压力,生计艰难,心理扭曲,促生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种种现象似有继续扩大和蔓延的趋势。但,确实是压力使然吗?
有人认为,当今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快,所以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现代人特有的问题。实际上,这么说似是而非。依此逻辑,未来社会节奏会更快,压力岂不会把人们压垮?
...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65
  • 评论总数:0
  • 引用总数:0
  • 浏览总数:5784
  • 留言总数:10
  • 当前主题:RoseBlog
  • 当前样式:default

Copyright 心理健康教育网 http://www.cnpsy.net/xinlijk/ 健康教育咨询  

Design By Z-Blog1.8 Arwen Build 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