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December

拥抱的力量

核心揭示:拥抱对感情含蓄的国人来说,很少被使用。但拥抱在某些时刻往往是表达情感的不可缺少的方式,所起的作用可能是其他方式难以达到的。

四年前,我曾经带过一个心理小组,十来个学生,每周六围坐在一起,每次拟定一个主题,讨论一些与自我心理成长有关的话题。记得有一次的话题是“我的成长历程”。在我们这个城市中,有不少移民的后代,他们有的从小随父辈走南闯北;有的与父母分离,寄居在亲戚家,多年后才得以与家人团聚。这些年轻人衣着前卫,发式新潮,装扮成熟,其言行却时常流露出内心的不安全感,流露出在情感上希望获得关爱的渴求。
...

竞争与合作

核心揭示:竞争与合作是事业进程中同时并存的,竞争与合作是什么的关系,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往往与事业成败相关联。本文可以作为一个有益的提示。

因为主修心理学的缘故,我对与我考入同一所大学的高中校友调侃道:“弟兄们,有什么心理困惑就来找我!”有一天,校友小H 对我的倾诉引起了我的思考。那天中午天下着雨,我因事外出,远远地看见小H 撑着伞在雨中漫步。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下雨天不回寝室,她像是压抑了很久,激动地说:“我太郁闷了!” 在我的追问下,她慢慢道出了实情-原来,她和同寝室的小J 关系很好,经常一起谈心、吃饭,小H 还大方地让小J 用自己的电脑。到了大三,大家逐渐确定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小H 得知小J 要考研,而且想考的学校和专业与自己的一样。
...

当心教师职业倦怠感

核心揭示:当所从事的职业达到一定年龄后,如果在此职业上没有进展,没有变化,感觉枯燥无味时,当心一种职业倦怠感的心理障碍的出现。
5年前,当我的一位朋友得知我放弃了教师的工作,转行做心理咨询师之后,他吃惊地看着我这个身材矮小、又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女人,坦诚地说:“别干这行,心理咨询师就是个装烦恼的垃圾桶,时间长了你会受不了的。”我笑着告诉他:“放心吧!我不会成为垃圾桶,而会变成一
个过滤器,烦恼到了我这里都会被净化掉的。”就这样,我充满自信地加入到了心理咨询师的行列。转眼五年过去了,我经历了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启动过程,也体验了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的苦辣酸甜,对朋友的那句真诚提醒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曾经有一段时间,工作中的挫折让我困惑,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心理咨询这项工作。职业倦怠感在我的身上隐隐作痛,已经威胁到我对心理咨询工作的那份挚爱。现在想来,这样的一段经历,应该是我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财富,它让我更加清楚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准确地说,当初我是带着教师的习惯开始咨询工作的。

...

开阔的胸襟可以成就人生

成功的人生也许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成功的人生一定不可缺少开阔的胸襟
有人认为:大胸襟是一种姿态,一种宽容甚至宽恕,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这当然也有道理。生活早已证明:心境开阔人比心境狭隘的人崇高得多。不过,在我看来,大胸襟更多地反映了一种自信。自信是胸襟的母亲。人是一种高度智慧的动物,他能想出许多绝妙的主意,干出大量辉煌的事业,但人的经历有限,难免说一些错话、做一些傻事。这个时候,另一些人站出来,指出他的不足,纠正他的缺点。胸襟狭窄的人认为这是别人故意给他难堪、让他出丑;但胸襟宽阔的人则觉得这是别人关心他、帮助他,他始终相信他人出善意。正因为相信别人是善意的,自己当然要回报以欣赏的微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面临严厉的批评却始终保持君子度的深层原因。具备大胸襟的人也相信自己的声誉不会因宽容而受损。胸襟开阔的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不像胸襟狭的人一样把声誉看成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而认为声誉是动态的,它是由人决定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总是善待路遇的一个人,尽最大的努力理解、宽容别人。生活恰恰在这里显出了它的神奇:特别在乎所谓“声誉”、把心灵的垃圾当鲜花的人,最终只能丧失声誉;把真理看得高过个人声誉,愿意对批判自己的人付出尊敬和欣赏的人,结果却被声誉紧紧拥抱着。“有大胸襟者得大自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世界是由人推动的,人的个体量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我们以博大的胸襟去沟通和接纳周围的人和事。我们相信开阔的胸襟可以成就人生。( 游宇明)
...

孩子为什么这么小气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小气呢?这里从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环境因素加以分析孩子小气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小气,不准其他小朋友动他的东西,不愿与其他孩子分享物品,这确实让很多家长感到难堪。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品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2)父母自身行为的影响。如:邻居来借物品,父母怕东西被弄坏而表现出的故意搪塞,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教材。(3)教育上的问题。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借玩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给予一些赞赏,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会愈发严重。还有家长的无谓“牺牲”,如:好吃的菜让孩子先吃,好的水果让孩子先挑⋯⋯这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以此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对于孩子的小气行为,家长必须探究原因,“对症下药”。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教育孩子做到:首先要学会分享。可以从家庭中做起,使孩子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当家里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儿等。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儿,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再次,要学会赠与。可常常鼓励孩子把旧时的物品(玩具、衣物等)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另外,家长应正确给孩子以适当的鼓励,如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懂得分享时,家长应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许,孩子将会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

学会倾诉的价值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的时候,要学会倾诉,倾诉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呢?推荐一看此文。

什么是倾诉? 倾诉就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毫无保留地倾倒给对方。这是一种感情的宣泄,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一曲难唱的歌。遭到不公、被人误解、受到挫折、情场失意、考试落榜、失去工作等等,都会使人产生苦闷和烦恼。这些苦闷和烦恼如果长期郁积在心头,就会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损害自己的心身健康。这时,如果能敞开心扉,将充斥在心头的苦闷、烦恼、痛苦、委屈、冤枉等等,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向同事、亲友甚至陌生人倾吐出来,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劝导,就可以排淤化结,从而扫清心灵上的阴霾,重获心理上的平衡和人生的支点。现代医学认为,人们遇到烦恼、苦闷的事情,会由此产生恶劣的情绪。这些恶劣的情绪如果不加以释放,长期积压心中,会引起一系列的机体变化和功能障碍,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异常现象发生,严重损害心身健康。英国一位权威心理学家认为,积贮在心中的烦闷忧郁就像一种势能,若不及时加以释放,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一旦触发即可酿成大难;若及时加以发泄或倾诉,便可祛灾免病。倾诉,就是一种释放不良情绪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摆脱恶劣心境的必要手段。倾诉的对象很多,既可以是足以信赖的亲人,也可以是言无不尽的知己,还可以是素不相识的陌路人。对亲人和朋友倾诉,可以得到理解和同情;对陌路人倾诉,则完全是一种发泄和排遣。由于此前互不相识,以后也难得有交往的机会,也不怕其将自己的心思进行扩散,所以更可以尽情地、毫无顾忌地倾诉,以求得痛快和“出气”。
...

怎样克服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漫漫人生路,难免有寂寞难耐的时候,如何忍受孤独寂寞,这就成了人生的课题之一。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提供一种解决方法,值得无法忍受寂寞孤独的人借鉴一下。
天刚蒙蒙亮时, 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岳凌, 走出“ 梦巢”。这是离我住所不远的一个郊外的独立民宅。我出钱租下来, 名字是岳凌取的。我恪守着一个原则, 决不带任何男人到自己家里做事。我不愿亵渎自己的丈夫, 那是他为我创下的家。同时, 我也怕在家里的角角落落留下不洁净的记忆, 无论如何, 偷情总是令人觉得不洁净。我和岳凌是在一个很普通的饭局认识的, 那时丈夫刚刚出国三个月。我每天一个人面对空落落的房子和空落落的心, 感觉无比的孤独与寂寞。岳凌很帅, 大三的学生, 足球健将。青春气息不停地从他周身的毛孔往外涌, 把我也浸染得年轻了许多。我们开始了幽会。时间过得飞快,第二年的夏天到了, 是我丈夫出国回来的时候了, 也是我和岳凌分手的时候了。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幽会。可是, 在我将要离开时, 却在枕边发现一只女人的发夹。那发夹是我的邻居陈太太的, 我和她一起在免税商场买的。我心头像是坠上了一个铅块, 绝望地往下沉。岳凌不屑地笑了笑说,那发卡是陈太太的, 有一次打电话给我, 说是拨错了号码。陈太太狐狸般风骚地诱惑了他。不过, 他不是无偿为陈太太服务的。我哑口无言, 只想快快逃离。我被打击得病了半年, 丈夫并不知情, 对我悉心照料。我像是得了洁癖, 每天都要洗两次澡, 试图冲尽与岳凌有关的东西。然而, 肉体的肮脏容易去除, 心灵的创伤却难以复合。好在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 新鲜事太多, 人们不会在意一个寂寞女人偷情的故事, 连我自己都渐渐地淡忘了。我又成了那个循规蹈矩的太太, 和丈夫孩子过着看似幸福却极其沉闷的日子。
...

职场中的怒火来自哪里

在工作中,在职场上,难免会产生一些怒火和不满。这些怒火可能来自哪里呢?

不公正的待遇, 很多人都采取消极的态度, 暗自生气, 或者开始怠工。被同事恶意中伤———诽谤的力量非常强大, 如果你不幸成为某次谣言的主角, 那么,你将会在精神上和职业生涯上都受到极大的打击。在我们漫长的职业生涯中, 总会遭遇“有冤无处诉”的情景。愤怒将会是我们的第一反应。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愤怒呢?职业专家们认为, 让愤怒泛滥, 你或者可以“逞一时之快”, 但其后果可能是中断或者延误你正在上升的职业生涯。不过, 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 认为任何不公平都是合理的, 而努力压制自己, 逆来顺受, 到最后连愤怒的感觉都找不到的话, 后果很可能是失去工作上的发展机会, 职场生涯也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

怎样改变犹豫不决的性格呢?

犹豫不决的性格如果不严重,并不妨碍工作和学习。但对于病态犹豫不决的人来说, 以下几方面的应对策略,在改善症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要认识到接近- 回避冲突是心理上的、不是实际上的冲突。虽然它们常常会被人误认为来自客观世界,但是事实上它们来自你“本身”,来自你的感觉的价值观。一个人常常被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和作决定时的自我安慰所“迷惑”。如果这些东西不是那么清晰和理性的话,你就会“陷进去”。所以重要的一步就是自己要认识到冲突并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来源于自身的精神创造。它由非理性的思维产生并且干扰了你的清晰的、理性的思维。
...

医生实施临终交流帮助患者家属减压

医生对患者家属实施临终交流,能够帮助患者家属减压。近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撰文指出, 在病患临终前, 医生应当加强与其家属的交流, 这样有助于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 帮助其尽快从悲伤中恢复过来。法国巴黎圣路易斯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副主任阿祖莱博士领导研究小组, 对法国22 个重症监护病房、126 名濒危病患的家属进行了调查。研究小组将家属分成两组。一组仅被告知患者救治无效;另一组则参加30 分钟的临终会谈, 医生会鼓励该组家属提问, 说出自己对疾病的疑惑、对生命的迷茫、希望亲属能得到哪些救治等。会谈结束后, 该组家属还能获得一本有关丧亡事宜的小册子。在病患去世3 个月后, 研究人员对所有家属进行了电话采访并发现, 参与临终会谈者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几率,比另一组人低24% , 出现焦虑症状的几率低22% , 沮丧症状则低27% 。阿祖莱博士认为, 临终前交流是一种主动沟通的策略, 能有效减轻重症、濒危病患亲属的心理压力和沮丧情绪。
...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65
  • 评论总数:0
  • 引用总数:0
  • 浏览总数:5784
  • 留言总数:10
  • 当前主题:RoseBlog
  • 当前样式:default

Copyright 心理健康教育网 http://www.cnpsy.net/xinlijk/ 健康教育咨询  

Design By Z-Blog1.8 Arwen Build 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