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患者对心理治疗的先验观…
患者人们如何了解心理治…
第十二章 心理地图
第十五章   心理变态的预…
第十四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三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二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一章    重性精神病
第十章    身心障碍
第九章    迷信行为与特…
  第二章   变态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
第二章 变态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专业教材 >> 正文
作者:王登峰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7 12:18:38
 

(三)不恰当的泛化和辨别许多异常行为是由于不恰当的泛化或辨别能力缺乏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泛化是指某一反应和某种剌激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他类似剌激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的过程。辨别是指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剌激进行辨别,并作出不同反应。正确的泛化和辨别对维持正常心理极为重要。有些人可能把在某种特定场合的害怕泛化为对所有人际交往场所的恐惧,这就是不恰当的泛化或缺乏辨别能力。为此,可以帮助患者对行为进行情境分析,增进辨别能力,作出正确反应。

(四)模仿学习

班杜拉(Bandura·A)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榜样来学习建立。异常行为也可习得,如儿童可能模仿父母的行为而产生对狗的恐惧。异常行为患者还可通过观察他人的正常行为来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恐水的儿童可以通过观看其他同伴的游泳或水中游戏,逐步消除对水的恐惧。

(五)认知学习

本世纪50年代起,随着心理学信息加工系统理论的讨论和对极端环境决定论的批评,行为主义观点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开始把关注点从外部行为本身转向引起这一行为的潜在认知过程,治疗行为障碍要重在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认知治疗专家关注患者的自我言语,因为自我言语是人们习惯来解释自己经验的方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事件都倾向于消极解释,其结果就会出现抑郁情绪。异常行为是由于不恰当的内部言语或自我强化所产生的,因此,矫正患者的不良自我暗步和内部言语,用正确的认知取代不良的认知,是认知治疗的基本原理。

五  自我实现受阻                                                                                                             

变态心理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观点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ts·C)在本世纪40年代开始提出的,罗杰斯与马斯洛(Maslow.A.H)一样,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是“积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这是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自我是组织心理活动的中心

罗杰斯(Rogers·C)提出了系统的自我概念,其主要命题是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自我是这一世界的中心;个体最基本的动机就是自我保持、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个体对外界的反应是根据他们对外界的知觉方式作出的,并且与自我概念和世界观一致;自我感知到危险后会出现自我防御行为;个体内部趋势是朝向健康和完整的,正常情况下行为是健康和建设性的,并寻求得到个人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和自我实现的行为方式。

(二)注重价值和个人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

人本主义者强调价值和价值选择过程在指导行为以及寻求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意义,认为个体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价值是最关键的,人们一般不会盲目接受他人的价值。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心理异常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和朝向健康的自然倾向的中断或歪曲,其原因在于防御机制的过分运用使得个体脱离现实,或不利的社会条件以及学习中的失误,或是过分的紧张应激。

(三)对人性和人类潜力的积极态度

人本主义者对人性和人类潜力的看法是积极和乐观的,认为在适当条件下,人类都倾向友好、合作以及建设性的行为,而自私、攻击性和残忍则是人对本性的否认、挫折或歪曲。

(四)变态心理的有关解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