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第十五章   心理变态的预…
第十四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三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二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一章    重性精神病
第十章    身心障碍
第九章    迷信行为与特…
第八章   违法犯罪与自…
第七章   成瘾行为与赌博
第六章 神经症
  第一章    健康与变态           ★★★
第一章 健康与变态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专业教材 >> 正文
作者:王登峰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6 23:54:11
 

第一章    健康与变态   

                           
 “健康”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常用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文化健康,甚至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建设也强调要健康发展,可见“健康”一词在人们心中具有重要的褒义价值。而“变态,,则不然,它是人们忌讳的字眼,过去只能从精神病学家那里偶尔听到,现在这个贬义词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常听人说:“这人性变态! ”“那人思想变态! ”“变态”一词不仅作为“诊断标签”,而且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诽谤他人的利器,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能显示某人“见多识广”的工具。
显然,“健康”的滥用并不可怕,而“变态”的滥用则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为了使这些科学词汇恢复它们原来的面目,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章将从病理心理的角度,在论述健康的有关涵义之后,重点阐明变态的若干问题。
一    健康与常态                            
 健康是机体的正常状态,可称之为“常态”(norma1),这里不是指统计学上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的涵义,而是指人体的功能态。人体存在不同功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从一种功能状态转化为另一种功能状态。人体状态可分为三种:一是基本态,它是一种常态,包括觉醒、睡眠和警觉态等;二是异常态,包括疾病、危机和临死态;三是特殊态,它处于常态和异常态之间,一般人不易达到,如催眠、气功和特异功能状态等。人的三种态随着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转化,基本态转化为异常态,标志着生命质量下降,健康状况变差;异常态转化为基本态,说明生命质量提高,健康状况变好。特殊态是一个中转站,它对健康的利弊取决于人们如何利用,如练气功可能防治疾病,也可能“走火入魔”。
常态的健康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这要从健康的涵义以及医学模式的发展来讨论。人类对健康的探索自古以来就有,随着社会变迁,人类对健康的理解也不断变化。科学意义的健康概念得益于医学的诞生,从医学模式的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对健康的逐步认识过程。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人们观察医学问题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它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获取健康和防治疾病经验的总结,是人类生命观、疾病观和健康观的概括。医学模式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科技水平以及哲学思想的影响,早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神灵模式、机械模式等几个阶段。过去认为,生命和健康是由上帝神灵主宰的,人们只能用祈祷来实现健康。15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械唯物主义思想出现,认为人体好似一部机器,疾病是某部分“零件,,发生故障,要健康就得换掉失灵的部件。直到19世纪后,才进入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全世界先后发现了20~30种细菌,人们开始认识到疾病是生物因素引起的,健康就是无病,是人体-自然环境-生物病因三者之间的平衡,防治疾病就是要通过预防接种、杀菌灭虫和抗菌药物来消灭生物性病原体。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传染病减少和慢性病增加,人们逐步认识到疾病与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977年美国学者G•L•Enge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需要新的医学模式一一对生物医学的挑战》,提出“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idical model》的概念,此文被认为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里程碑。该模式从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因素中去研究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疾病与健康的本质,健康就是人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