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第十五章   心理变态的预…
第十四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三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二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一章    重性精神病
第十章    身心障碍
第九章    迷信行为与特…
第七章   成瘾行为与赌博
第六章 神经症
五章   性行为与性变态
  第八章   违法犯罪与自杀           ★★★
第八章  违法犯罪与自杀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专业教材 >> 正文
作者:王登峰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7 12:42:01
 

        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还可进行多种行为治疗,如认知治疗、家庭治疗、社会学习等。除了对个体患儿加强治疗外,还要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只有创设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健康的环境,才能更有效根治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

四 自杀行为的机制与干预                                                                                    

        自杀行为近几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其社会影响面广,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一类敏感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自杀已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前十位死因之一,自杀者越来越年轻,在青少年死亡原因中,自杀已列入前三位。北京某区调查青少年自杀人数占总自杀人数的比例,1977年为41%,1980年为61%;青少年自杀动机的各比例是:学校问题27.8%,异性关系16.2%,精神病13.2%,家庭问题10.1%。男孩自杀多因学校问题而发生,女孩自杀多因两性问题而发生。
        自杀行为(suicide behaviour)是指有意识、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它不包括故意自伤行为和吸毒酣酒这类自我毁灭的“慢性自杀"行为。故意自伤行为是指在外来胁迫和内心冲突、紧张状态下,故意伤害自己,如割腕、吞服过量药物,一般都自知不会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致死后果,选择的时间地点都便于被人发现。自杀也有别于一些政治上献身性的自绝行为。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R)提出的自杀定义是:有充分根据可以断定系故意采取自我致死行动,其动机可由于悲观绝望、委屈抗议、畏惧罪责、迷信驱使和精神障碍等种种原因。有自杀意念而未实行者不能诊断;无自杀意念,由误服毒物、误受伤害等原因致死者也不能诊断自杀;单纯自伤和伪装自杀亦不诊断。自杀行为有致死、致残和将救治而痊愈等多种结局,诊断时要说明自杀已遂或未遂。
常将自杀分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三类:一是自杀意念(suicide idea),即有寻死愿望,但未采取行动,当事者有冲动性和很强的逆转性,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恰当开导,使之放弃自杀念头;二是自杀未遂(attmpted suicide),即已采取行动,但未导致死亡,当事者临自杀时充满矛盾斗争,最后终因某种原因,使自杀活动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一种仅让他人看得见的企图,而未能真正自绝,有人借这种方式来威胁他人,达到自己的特殊目的;三是自杀死亡(∞mmitted suicide),既有自杀的欲望和企图,也已自杀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其中分二种情况,一种是死亡的欲望战胜生的欲望,会毫不犹豫自杀死去;另一种是生死欲望激烈冲突,完全由于冲动去自杀,本来只想吓唬一下别人,但由于选择方式及自杀现场当时条件的局限,使之自杀致死。假如此时有旁人在场,这类自杀者完全可以幸免一死。
         上述分类只是反映了自杀意愿的强烈程度,不能绝对分割,有时存在交叉情况,如自杀意念甚强而自杀未遂,或自杀意念不强而自杀死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