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告诉我们,文学是不真实的,是虚构的。
法国最有影响和威望的出版社创始人和负责人加斯东?加利马尔说:“除了出版商之外,没有人比作家更不诚实了。”文学,是虚构想象的产物,文学中的小说在英语词汇中为“fiction”,它本身也是虚构的意思。虚构就是谎言。其他文艺种类如戏剧、电影,也都致力于假戏真做。
的确,文学作品是作家把感情用一种思想加以统一,创造出的一个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虽是虚假的,但让人读来却觉得比真实的世界更加真实。在阅读中,我们常常会把作家虚构出的生活与人物命运当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生活中实有的事实,为其中的人物喜、怒、哀、乐,这是因为作家虚构的人物与情节更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所以,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明知是谎言却依然会被感动。
贾宝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于连等一系列文学形象常常让人感动,如果我们把他们当作现实生活中的人去寻找,必会犯堂吉诃德的错误。
《红楼梦》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书后,大家争相传阅。当时有这样的说法:“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不但男人谈,女人也谈。杭州一大家闺秀,躲在绣楼上天天看《红楼梦》,茶饭不思,面黄肌瘦,家人夺走《红楼梦》,她竟大叫:“勿伤我宝贝!”最后抑郁而死。
另外,在文学创作中,作者还常常东拼西凑,张冠李戴,以拔高人物形象,使得故事生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在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了,但是在历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计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魏将文聘。据《魏略》记载,有一回,孙权带领五万兵马袭击魏将文聘镇守之地石阳。当时,石阳一带刚下完连绵大雨,防御工事受损,还没来得及修缮,而兵丁们正在田间劳动,未及返回。文聘苦思良久,忽得奇计,即“空城计”。
作家们即使宣称是忠实地描述自己的生活,里面往往也谎言连篇。如卢梭的《忏悔录》,实际上就隐瞒了他生活中不少见不得人的大事。
这两年,中国文坛上流行“新体验小说”和“新状态小说”,作者都宣称所写故事的“亲历性”、“真实性”,但又有几个是真实的呢?很多人还是按照小说创作规律的本身进行虚构,这些作品依然是谎言的世界。所谓“亲历性”、“真实性”,不过是作者借此吸引读者的噱头罢了。
揭开谎言的秘密 第二章 无处不在的谎言 四、谎言的新闻迷雾
1958年9月5日,中国《南方日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广东省比较贫瘠的北部山区连县星子乡田北社的亩中稻,共产干谷64849斤。这颗“卫星”的创造者,是中共田北社支部书记兼主任徐明芳、副主任黄孟常、青年突击队队长河经亮、副队长黄信宽和190名队员。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曾通过挪威情报部门制造了这样一张照片: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讲台上手执一只皮鞋,满脸怒气,飞扬跋扈。就因为这张照片,“农民出身的赫鲁晓夫粗鲁无礼”之说传遍全球。
1993年6月30日,英国《太阳报》登载了一篇题为《55岁的牧师拐走了我25岁的美丽情人》的文章,讲述了一位牧师与一位漂亮姑娘的桃色新闻,文章还配发了老牧师和年轻姑娘的亲密合影。此文一经刊出即轰动了英伦三岛。
2008年7月31日,中国《新快报》报道说,韩国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均馆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朴芬庆经过对孙氏族谱的仔细研究,发现中国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身上流的是韩国人的血。
上面引述的四则新闻都是通过正规的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图片、有数字、有地点、有人物、有时间,新闻的五个W(who,where,when,why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