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孙泽厚…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孙泽厚
交际第一步 成功起点
史上最全的心理测试
用心理学分析人类的谎言…
交际第一步 成功起点
交际第一步 成功起点
交际第一步 成功起点
交际第一步 成功起点
自我表露技术的功能
  交际第一步 成功起点         ★★★
交际的奥秘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应用技术 >> 成功训练 >> 成功点金石 >> 正文
作者:我是小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2 23:55:01
 
六  美人原是眼中定
视觉与审美心理
     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站在哈哈镜前面,对着自己被扭曲了的形象发笑,如将她的镜象拍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照片放到你的面前,并一再强调她很美,你能产生美感吗?在这张照片面前,原先美的客体与你的主观意识已出现了很大的差距。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人的感官系统中存在着类似于哈哈镜的生理因素,那又将如何解释我们的审美心理呢?
    有关审美的问题,目前美学界有四派意见,即美在主观,美在自然和美在典型,美在事物的社会性和客观性,美是主客观统一。就审美心理的研究上,也是众说纷纭。究竟美不美,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如果运用系统性思维来分析,那么,在这些审美的对象性思维中,唯独缺少生理因素这个重要的方面。
    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往往对美的形体有着共同的美感,有人把这种美感称为感官刺激,为了探索其中奥秘,让我们沿着由感官到大脑的神经通路来逐一解剖一下吧。
     一、东施效颦的心理效应
    中国有句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语“东施效颦  ,典故出自《庄子天运》篇。据说,美女西施因胸部疼痛,经常捂着胸部皱着眉头,在人们看来更觉得楚楚动人。她的邻居有姑娘叫东施长得并不美,却因为羡慕西施的模样,便妞妮作态仿效,结果反而弄巧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拙,更增加丑态。人们称这样的模仿行为叫东施效颦
    为什么西施捂胸皱眉样子显得更美,而东施效法却显得更丑呢
    经研究证明:物体的各种线条向人输送信息时所产生的效应不一样。偏离铅垂线 10 。时效应接效应最强,偏离45  。时近于零, 80时效应为负值,它所产生效应的绝对值,也只有偏离10.时效应的1/5因为这个缘故,画家们在构图时,总是十分注意图形的分界线、棱、角和曲线拐弯处,尤
其是对那些倾斜10 。左右的曲线如眉、眼、面庞等用笔十分讲究;摄影师在拍摄人像时,还有意取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侧面、探身、回首等稍稍倾斜状态,以加强人像的面部表情或身段的曲线。“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的妩媚姿态,正是她回过头来嫣然一笑的样子。当她回头时,其颈项自然要略作倾斜,这与西施微曲捂胸的角度一样,稍倾的角度无疑加强了她们的优美姿态。反之,一个面目丑陋的人如果也极力采用这种角度,无疑丑相会更加夸张。这就象一个发怒的人一样,本来面孔就令人生畏强恐怖感了。
     为什么偏于铅垂线10。左右的物体具有最强的视觉信息效应呢?这与人的眼球构造有关。光线的聚焦作用主要由角膜来完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在眼球中角膜和水晶体都具有使光线“弯曲”的曲面。角膜的折射率是1.37,在它的后面是折射率为1.33的房水,水后面是水晶体。水晶体具有象洋葱那样一层一层结构,所不同的只是它完全是透明的,中间部分的折射率是1.40,外面部分折射率是1.38.光线被角膜水晶体系统聚焦到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感受色彩的部位叫做中央凹,而离中央凹8-12。处的网膜,对光有最高的感受性
 因此外部物体呈10。左右的倾斜不仅易被有一定曲率的角膜-水晶体系统聚焦,而且会在中央凹附近10。左右的网膜上产生最大的信息,引起强烈的心理效应。
      由此可知,那些修长、对称、匀整而有一定曲线的形体输送的信息也就最容易被人的眼球接收,相对于其他线条来说,它们最容易使人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美的愉悦感。如果上述形体再不断变化,使神经活动的兴奋点被这些信息引导得不断变动,则美感就会更加强烈。其实,我们现在所公认的一些形体美,只不过是经眼球这面“哈哈镜扭曲过的形象而已。
      二、异性美与弗洛伊德的遐想
      按照眼球构造,人们对信息量大且引起愉悦感的形体赋于美的表征,而在实质上又对异性的这种形体更为追逐。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根据“精神分析法”指出:“美是使人的欲,特别是性欲在想象中得到满足的一种方式。”他甚至认为象达 芬奇这样伟大的画家,足的一种方式。”他甚至认为象达之所以画出了《莫娜。丽莎》、《丽达与天鹅》等表现异性的名画,正是性的欲望和本能在艺术中得到升华的结果。
     我们现在不去评论弗洛伊德说法上的错误,先就其实质来分析。当视神经把感觉到的美的信息传向大脑时,要经过间脑。间脑包括所谓视丘和重要的皮质下器官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膝状体是汇集各种引起感觉冲动的兴奋的地方。视神经通过视交叉后,就是经过丘脑的外侧膝状体再传向大脑皮层的视觉皮层。在丘脑的下部汇集着其它的感觉神经,当然也包括性的感觉神经。经过丘脑的协调作用,唤起人对异性的倾慕、爱怜的心理倾向。性的欲望本能和美的形体信息在这里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同步和谐振,从而使人对美的异性形体的追求更加强烈起来。这种本能的反映,使那些形体美的异性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交际活动中自然追逐的目标。
    我们承认这种包括性与美感复合的审美情感,但必须指出,如果审美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那还是一种低层次的未经分化的情绪解释,它毕竟只是在中途的间脑上引起的,当这种复合信息进入人脑最高级层次时,人最强烈的需要已不是“性”的冲动,而是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就、威望和“自我实现”了,“美人”在这里只不过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陪衬因素。
      三、莫娜 丽莎形象的争论
     达芬奇的名画《莫娜丽莎》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一位俊美的少妇形象,她那侧身和饱含深情的微笑,神态自若的双手,倾注了画家的心血,唤起无数观者为之倾倒。有人说,单那双手就画了三年。有人说,这女人原来就是画家的情妇。有人说是她是一位贵妇人。……最近,有人又证实,莫娜丽莎原来是一位精神病患者,那微笑正是这种病患者丽莎确实特有的呆情自然流露。如此一说,人们再看莫娜不美了。
     其实,就形体来说,莫娜 丽莎确实符合美的标准。说她如何绝美,其实是画家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直影响着后来的观者。象古希腊神话一样,人们把主观上美感的精神寄托在这些稳固不变的物质形体上,使这些无生命的实体“精神化”。一代传一代,象传说中的效果那样,人们主观上的共同承认,使这些稳定的形体产生了稳定的美感。反之,认为莫娜丽莎不美的人,却以精神化的力量摧毁了美的形体,丑的名声也就随之而起去占据人心了。
     人的知识经验是经过感知提供信息逐渐积累起来的,其中,在审美时那些初级的性的欲望和本能也会随着个体生理机制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熟和自我意识的增长而进入大脑皮层。在某种情况下,一旦这方面意识占据相对优势时,便会对客观刺激予以认同,出现以性感代替美感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的审美意识很畅通地利用感官进行“心理抛锚”,即以过去经验中那些美的形象赋予被审美的客体,并使之完美地结合起来,所
谓 “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作用的结果。
     由于生理因素的协同作用,有时美的客体还被人的主观意识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产生一种朦胧而带有猎奇味的美感,一旦这种面纱被揭开,思维的批判性便使主观意识中积极而正确的因素居于优势,对感官提供的信息进行重新分化、解释,此时,客体是否真正美的本质也就显露出来了。
     人的大脑皮层分为六层:分子层、外颗粒层、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大锥体细胞层和多形细胞层。人的认识活动只是在其中1-4层中进行的。由眼球视网膜神经冲动所传送的美的信息、只有被大脑皮层
1-4层中认识活动认可后,才能做到神形合一。就是说,只有外形美与心灵美以及智慧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真正的美的实体。如果只追求形象不强调精神,那只能反映一个人在这方面认识上的粗浅。通常,所谓的漂亮或美人,只着重于赞美人的外表形象,实际上也就是按照习俗承认眼球中视网膜这面生物“哈哈镜”的形象。但是,聪明而富有实践精神的人还会在承认这个前提下去探索形象美者的内心世界,即进一步去追求对方的智慧和纯洁的心。
    七  有趣的色三角
“色三角”与互补色移动
    1985年10月《经济参考》登载了一则消息:江苏省某乡镇企业生产的尼龙袜子在东北、沿海和广西山区十分畅销,这倒不是产品质量比其它省市好,而是颜色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因为厂家消息灵通,了解到东北地区的人喜爱黑色、沿海地区的人喜爱白色、广西山区的人喜爱蓝色的缘故。
    穿衣戴帽,各人所好。为什么人类存在着对颜色的不同选择和偏爱呢?因为“颜色不是光本身的物理学问题。颜色是感觉,不同颜色的感觉在不同情况中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颜色是在人的心理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光电生物化学反应,它是在视网膜上出现的,它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这些规律中对人的交际心理有影响的是“色三角”。
    一、“色三角”的由来与规律
    大家都知道,五颜六色实际上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在绘制颜色变化规律曲线的色品图中,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正好互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三角形,如果取其中央为白点,那末,这种颜色三角形不仅能表示混合色,而且能表示互补色什么是互补色?凡是由两种颜色相混合结果产生白色或灰色,那末,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所谓互补,就是在鲜明度上可以相互加强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色三角”,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在三角形的角顶上,实线表示各单色光谱的已知位置,实线上的数字代表各单色光波长的毫微米数,“三角形中央为白 点,任何一点与白点相连延交实线上,即为这一点所代表的色彩的补色。”例如,红色点与白点连线延长交于实线上的青绿色点,那末,红色光与青绿光就是互补色,两者相混合就必为白色或灰白色(这里指的是色光,不是颜料)。同样道理,橙黄色与青色,黄色与蓝色,绿色与紫色等,都是一对对互补色(紫光波长为 400-440 毫微米。
     “色三角”应用于交际活动,不仅可以从颜色与心理调和的关系中给人以启示,更有趣的是它能解释在人的心理作用下的互补色移动现象,而这种移动现象与视网膜上的两种细胞有关,又出现白日下交际与夜幕下交际的不同的情景。
     二、眼球的构造与色调和的心理
     人们对颜色的不同偏向是客观刺激与主观认识共同作用于人的生理机制的结果,具体讲就是通过眼球的生理构造反映出来的。各种光波是通过角膜和水晶体折射而聚焦在视网膜上的。水晶体折射曲率的调节是由虹膜来控制的,在虹膜的前层组织中,如果只有少数或者没有黑色素,那它在光的衍射下就呈蓝色或碧绿色,这是白种人的眼睛。如果虹膜前层组织致密不透明,并且含有大量的黑色颗粒,那就使人眼呈棕黑色的,这是黑种人的眼睛。黄种人虹膜前层组织中色素含量介于两者之间,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各种色调的棕色虹膜。由于虹膜前层色素的作用影响,不同肤色的人对颜色尤其是肤色出现偏爱,有关方面研究表明:高加索人(白种人)所喜爱的肤色偏向较黄的色调。而中国人所喜爱的肤色的纯度和反射率都比自然肤色高得多,总以白肤白晳为美。
     在视网膜上有个小小的凹陷,叫做中央凹,这里密集着圆锥状细胞,我们白天(或在强光下)就是利用它来分辨色彩的。如果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人们经常受某种颜色的刺激而缺少某种主要的颜色,那末,“色三角”的构型就要变 当所需颜色出现时,人的心理就感到调和了。本文开形。头所举的例子中,东北地区常见到皑皑白雪,易于吸收光线的黑色自然受到人们的偏好。沿海地区的人满眼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深蓝色的大海,对于点点白帆,耀眼闪动的浪花,以及与它们相仿佛的白色尼龙袜,自然特别钟爱。至于那些生活在广西大山里的人,开门见山抬头是岭,丛岚叠嶂更使人视野受到局限、那些象征着广阔的天空和海洋的蔚蓝色,自然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人们渴望而求得内心调和的颜色。由此可知,生活在城市或工矿区的人们,当然特别钟爱绿色、青色和蓝色,因为它们象征着广阔的天空、茫茫的大海、平静的田野、无边的森林,使人们从嘈杂、喧闹和烟尘等城市污染中感受到心理上的宁静。我们不要嘲笑那些穿红戴绿的农村姑娘们的打扮,这和流行色一样,都是在特定的环境或一定时期内人们所追求的“色三角”的稳定和平衡。
     颜色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如果一个人以颜色作为一种保护色或伪装色,又将如何识别他的心理呢?英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观察、考查和统计得出了“人的眼睛颜色与其性格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结论,〔注 〕他们认为:黑色眼睛的人一般意志坚韧、顽强,刻苦耐劳和富有热情。但他们易冲动,在艰难、险和惊恐情况下,会变得过分激动,脾气暴躁;灰眼睛的人通常是意志坚强和处事果断的人。他们对机械地固守陋习的工作毫无兴趣,十分厌烦枯燥无味的工作;浅褐色眼睛的人通常性格特别孤僻,个人主义严重;浅蓝色眼睛的人虽然也有坚韧的精神,但更多的却是多愁善感。单调的日常生活甚至使他们失去生存的信心,随之而来的是阴郁和情绪波动;绿色眼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他们通常稳重,富有想象力,处事果断,有自知之明。……当然,上述这些情况只是颜色对心理的一般性反映,特殊情况下,如病理的、先天性的环境因素等因素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眼睛色素变异,应予以区别对待。
      三、 白昼交际环境中的互补色移动现象
     在强烈的日光灯下,你正与一位穿着红衣衫的姑娘亲切地交谈着,她那一身鲜艳的色彩仿佛使你感到眼前盛开着一朵露润着的牡丹花。几分钟后,当你突然将视线移向她背后粉白的墙壁时,你一定怔住了:白壁上突然出现了绿块!仿佛在姑娘那红色的身影上镶着一条青绿色的彩边。虽是一瞬间的“眼花瞭乱”,却激起你心中的波澜。如果掌握了“色三角”的规律,你就会冰释前疑:红色与青绿色是互补色,在白的背景下,红色向着它补色方向移动,由此而产生了人的视觉上色彩的移变现象。
  
     在风景如画的山东济南千佛山上曾发生过一起有趣的事:有一对情侣慕名登上千佛山,居高鸟瞰,艳阳初照下的济南城上空浮云变幻,街市若隐若现,空中时而金黄,时而粉白,宛如仙境。这种景色曾使一位名人饱蘸激情,挥毫写下“齐烟九点”四个大字,但是,那对情侣却因此而闹了个大误会。那女同志冲着男的发牢骚:“济南这地方有啥好?黄烟裹着白烟,污染这么厉害,谁愿来!”那男同志没话说,只是一股劲地唉声叹气,这种气氛传染着游人,不少人当即败兴而走。这时候,最有说服力的是“色三角”的规律,就象商店里的彩布在白炽灯下看不准颜色一样,阳光照耀着蓝天白云,蓝的补色是黄色,蓝光以白云为背景向黄色移动,自然会使白云也略带黄色,“齐烟九点”正是这种景色在多处变幻的美妙写照啊!当游人们明白了这种规律时,那对情侣便一改怨容,由衷地赞叹起来。
     游玩之中有交际,交际之中有游玩。交际者常常采撷大自然的“花朵”来编织友谊的彩带,让大自然瑰丽的景色来映照自己怒放的心花,使交际活动出现情景交融的效果,因此,公园和游览胜地总是交际活动最活跃的场所。在这些交际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色三角”规律,能帮助你选择和把握最好的交际时机。
      如果你发现对方心烦意燥,那末,在青色的冷调子环境中劝说他就会更有效果;当你发现对方心境不佳时,可以选择充满红色或橙黄色调的环境,使环境色彩沿着“灰白”色的情绪色彩向青绿色方向移动,从而冲破对方阴沉的心理,鼓起他蓬勃向上的积极情感。假如你发现自己的朋友遇到了挫折而灰心丧气,你不妨相邀他同去登临青山。在强烈的阳光下,青山之色正以白云为背景移向紫色,你们一定会联想起“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名句,那虚虚实实蒸腾而起的紫光定使人神思飞腾,凌云的壮志就会将沮丧之气一扫而尽。
    四、弱光下的“色三角”特征
     黄昏和夜晚是人际交往中的高潮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分辨颜色的中央凹里的锥状细胞就不起作用了,起作用的是中央凹以外的视网膜上的棒状细胞,它能感受弱光,对蓝绿色的光最为敏感。首先发现这种现象的人是捷克的学者浦肯野,他认为:在白昼视觉条件下,人眼对绿光感受性最大,而在夜晚和黄昏的弱光下,则对蓝绿色光感受性最大。根据浦肯野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古代建筑物的屋檐下、椽、檩、斗、拱等,大多数是用蓝、绿色彩涂绘的,因为这种色彩在阴暗的环境中比较醒目,能驱除人们心理上的阴暗感。
     “山爱夕阳时”,“人约黄昏后”。黄昏时分的交际活动最好是登高远眺,此时,蓝色光(黄光的补色)要比其它颜色更亮些,当你的目光沿着脚下那蜿蜒曲折的山势慢慢展开,那种奇幻的景象定使你心旷神怡:近处的山一片葱绿,远处的山罩上了蓝色的轻纱,而那象衣带一样飘动着的岚气却染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淡淡的黄色。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心情也显得比较徐缓和平稳,交际者举止显得楚楚动人,言谈也显得娓娓动听,出现了交友的最佳时机。
     在夜幕下,各种颜色都可能与白天不一样,光线越弱,人们越会觉得主要的色彩是蓝绿光了。凡是白天见不到而只有暗处能见到的微光,几乎全是蓝绿光。例如,萤光虫的微光,猫头鹰、猫、狗、兔、狼等鸟兽的眼睛,俗称“鬼火”的磷化氢燃烧焰色等等,都是蓝绿色的,如在交际场所碰到此类情况,应该明自:这是你自己眼睛里棒状细胞感受性引起的,决不是什么绿色幽灵在作怪。
     在五光十色的灯的海洋里人们不易发现互补色的移动,但是在某些单色光下,却会出现一些颜色变异的情况。中国有句很迷信的古话:红光能辟邪。有些人不加分析地相信了这句话,照亮的灯用红色的光,穿的衣服也以红色为主调,使用的东西也以红色为好,他们不知道,红光下的红色物体有时会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白色!在某农村就曾发生过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除夕的晚上,有位在外地做工的人赶回家与家人团聚,远远地看见自家门前闪着红灯,心中甚是高兴,可是走到门前一看,他愣住了:人家门上都贴着红纸写的春联,唯独他家门上贴着两条灰白色的春联,好象家里刚刚死了什么人。由喜转悲,他不禁流着泪敲起了门。妻子闻声笑盈盈地开了门,一喜一悲,双方都大吃一惊,再看那春联,在手电光下是红色的,闭门站在外面红光下看,却仍旧是白色的。红光下的红纸不是红上加红,而是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白色,这一来,红灯辟邪,反而招“邪”了。按照“色三角”原理,这种现象便容易理解了:在白光下,红纸之所以发红,是因为它吸收了白光中其它的色光,只将红光反射出来了。在微光中,红光并不显眼,原先吸收的蓝绿光却释放出来了,此时,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已出现了灯的红光与纸的蓝绿光相混合,这对互补色光混合的结果当然是白色的色觉。
     “色三角”是有趣的,人的心理变化更有意义。在交际中,人们都在用色彩绚烂的画笔描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前途,同时,也十分注重美化环境,用美好的环境来促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美好的心境。对于颜色的心理作用,我们要认识它、创造它、运用它,使我们的交际活动更加丰富多采。
     
文章录入:我是小草    责任编辑:我是小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