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第十八章第三节 社会治疗的理论背景           ★★★
第十八章第三节 社会治疗的理论背景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专业教材 >> 正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2:16:48
 

第十八章

第三节 社会治疗的理论背景

一、哲学背景: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思想 

近年来,心理学界有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的影响迅速增长。这位生于奥地利,毕业于剑桥大学的英国哲学家因提出哲学的任务就是进行语言治疗的著名论断,促使西方哲学完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语言学研究视角的转换,使哲学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对哲学性质的理解上,维特根斯坦否定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哲学的基本观念,指出哲学不是理论,不是一套学说,而是活动。这种活动,在他前期思想中表现为澄清命题意义的逻辑分析活动,而在他后期思想中则主要是指语言游戏活动。他反对哲学的建设性功能,提倡哲学的治疗性功能。提出哲学家对问题的处理,就像是治疗疾病一样23]。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治疗功能的强调,曾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和启发。他在1931年的笔记中曾把弗洛伊德的理论看作自己思想的来源之一,因为弗洛伊德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维特根斯坦在语言方面的见解是,以往人们将语言的功能只看作是描述现实,从而力图构造与现实世界严格对应的符号系统,这是一种语言图式论的观点。而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指他的后期思想)与此相反,认为语言镶嵌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无限的功能,与人们的行为交织在一起,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语言游戏。仔细描述每一特定的具体情境中的语言使用,避免以科学方式进行概括说明,才能摆脱哲学问题的困扰。维特根斯坦分别在数学哲学和心理学哲学两个分支上进行了这种消解活动[24]。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