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三节 社会治疗的理论背景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2:16:48  |
|
实用主义作为20世纪末主流的方法论,一贯主张在操作中通过操作的后果来认识对象。正如杜威所指出的,“认识对象”并不是先于人的认识活动孤立存在的东西,而是认识活动的结果。实用主义批判了传统哲学中的视觉隐喻,指出传统哲学在人的视觉过程与认识过程之间所作的简单类比,混淆了“与现实接触”和“处理现实”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43]。视觉过程是与现实接触的过程,只涉及一种非意向性的、无关于描述的关系;而认识过程则是一种意向性的、描述的、说明的关系。认识过程渗透了人对现实的处理,因此不能独立于人类活动。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从根本上讲是工具主义的。它的进步意义在于,通过强调思维与行动的连续性,真正地打破了传统哲学中思维与物质的二元对立。实用主义以人的现实生活作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指出思想、理论、概念是人们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工具,工具的作用在于是否引起了实际的效果。
有人指出维果茨基的观点从表面上看可以归于工具主义,而实际上又远远超越了实用主义者所建构的工具主义,而更接近马克思的实践观。实用主义与实践观的区别在于,实用主义的方法是为了实现结果的工具(a tool for result);而实践观的方法,既是工具,也是结果(toolandresult),是工具与结果的统一体。为了特定的结果而设计的工具是制造完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的,以具有一定的功能为基本特征。而工具与结果的统一体(即实践)则是尚未完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与发展活动不可分的。这并不意味着工具与结果的统一体没有功能,而是说,如果简单地以功能来定义实践,就会曲解实践活动的真实含义。
在马克思实践观的影响下,维果茨基所发展的“工具与结果相统一”的方法论,在理解人类心理方面具有全新的、革命的意义。实践活动是马克思的重要发现之一,即人类活动的性质是实践的-批判的。实践的-批判的活动也是革命性的活动。人类作为一个独特的物种,根本特点就是进行革命活动的能力,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活动大多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的,是与人们的社会身份相关的行为,实际上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实践活动,只是被社会决定了的行为,或是一些自然的运动而已,因此不是人类所独有的。马克思认为,人类同时生活在社会与历史中,历史是人类存在的连续的且无限延展的整体,而社会是历史中的一个特定时空的制度。所有的社会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员都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双重的位置与身份,而现代社会似乎只允许其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员适应其社会性。有人指出,以现代美国社会为例,这是一个信仰自由的、工业化的、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的社会,其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员适应社会的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不了解人类存在的历史维度。历史感一旦被忽视,就意味着人类改造环境的革命的实践活动被否定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无限复杂、多样的形式,而且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实践活动既改变着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创造着历史,实践的意义在于,“只有在革命的实践中才能理解人类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身”[44]。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十八章第二节 社会治疗的理念
下一篇文章: 第十八章第四节 社会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