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见的,我非常仔细地在孩子的想象上提示他们,给他们许多可能的情况与建议。我发现一些带有防卫心并且自我封闭的孩子,通常都需要这些建议来开启他们的创意与联想。
接着我让孩子张开眼睛,并且请孩子将玫瑰花丛画下来,包含花丛里的所有景象。通常我会说: “别担心画得不好,你不必画出你最好的作品,但你必须与我一起讨论这幅画。”在孩子向我解释他的图画时,我通常会将他们的描述写下,也要求孩子用现在式来描述这个玫瑰花从,就好像他自己是那个花丛一样。我直接对着玫瑰花丛提出问题,例如“是谁在照顾你?” “你是孩子吗?” “有谁住在你家里?”等等。在孩子将自己描述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玫瑰花丛后,我会回头翻阅白己的笔记以及孩子说的每一点,并且问孩子对于自己刚才所描述的玫瑰花丛,是否和自己生活的情况有密切关系。
就他们而言,这是个有用的自我确认治疗技巧。同时也将深层的感觉激发出来。有一个十七岁的青少年对我说,花已经掉到地上,并且渐渐地死去,他向我承认这是他第一次有寻死的念头出现。
八岁的吉娜这样说: “我有红色的花,但是它没有刺,没有! 叶子,也没有根,是土壤在帮助我。我住在迪士尼乐园里,因为我喜欢欢乐。我被小心的保护着(因为我被一个很大的栅栏围了起来)。花园管理者很照顾我,每天帮我浇水。每天天气都很好。我长得很漂亮。有时候我会感到很孤单,今晚我要去找我父亲。我很小,而且有很多枝条。这里从来不下雨,但偶尔会下雪。我可以看到好多人,我被一片草地围着。我就算没有根也可以很轻松地长大,如果有人想要重新栽种我,这样会比较方便。”
当我回头去看吉娜的纪录时,我看到她说了以下这些关于她生活的话:
·“我被小心的保护着”→实际是“在现实生活中,我渴望被保护”。
·“有时候我会感到很孤单”→实际是“因为我感到孤单,所以今晚我想去找爸爸”。
·“我很小,而且有很多枝条”→实际是“我觉得我太高了,所以我希望自己矮一点”。
·“这里从来不下雨,但偶尔会下雪”→实际是“我不喜欢下雨,但是蛮喜欢下雪的”。
·“如果有人想要重新栽种我,这样会比较方便”→实际是“我不知道我将会发生什么事?” 吉娜是个被收养的孩子,她的父母离婚了。在父母离婚之后,吉娜出现了许多心理上的变化,例如她常常哭泣、做噩梦、上课不专心,以及出现一些依赖的行为。我发现她必须去面对因为自身情况所带来的痛昔,这远超出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经由这个治疗,让吉娜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以便我们可以更简单地掌握儿童心理状态如何。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