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儿童游戏疗法材料:身体…
成对的连指手套
儿童玩偶剧
利用玩偶来创造一个象征…
儿童游戏治疗实例:制作…
儿童游戏方案:指上木偶
游戏治疗方案:不倒翁与…
游戏疗法实例:国际象棋…
游戏治疗方案:创造自己…
游戏疗法方案:滚动的感…
  儿童游戏治疗: “我是谁 ”           ★★★
儿童游戏治疗: “我是谁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应用技术 >> 疗法游戏 >> 游戏疗法实务 >> 正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17 18:24:38
 

                       儿童游戏治疗: “我是谁 ”

 

    小学里有个常见的活动是让孩子躺在一张大纸上,然后描绘出一个自己的身形,接着将这个身形上色,并且拿回家给父母看,这是我在四年级时必须做的活动。我觉得在一张平面的纸上可以看到自己手指、手、脚、头和其他部分的身形,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在学习游戏治疗技巧之后,我记起了这个活动并且思考如何运用在治疗过程中。经过修改后我把这个活动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当事人可以看出自己立体身形的活动,让当事人拥有创作以及观察白己的能力,达就具有相当的治疗性。这个治疗技巧简单又不昂贵,而且当事人和治疗者可以一起探索自我表达,也可以将其应用在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和不同国籍的当事人身上。

    这个治疗技巧可以帮助当事人迸行自我表达和确认,借助这种自觉,治疗者和孩子可以对某些事件有较深人的了解,熟悉当事人自身,并且了解当事人如何看待自己。确认自我形象与情感的能力对当事人而言,是增加自我认知的一种基础,而更深层的自觉则可以为生命带来不同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  

    制作玩偶的过程对治疗者和当事人来说都是非常有趣的。治疗性的议题可以在这当中讨论,并且用创造性的方式来进行。同时也与传统的游戏治疗技巧相仿,这个创作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也可以是对于自我表达和确认的一种观察评估。创作是有形的、立体的自我代表,可以看做是通往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与改变的一种媒介

 

规则说明

 

   材料

   l. 选择大张且有许多颜色的纸,可以借此反映不同种族的当事人。

   2. 钉书机。

   3. 蜡笔、彩色铅笔、彩色笔。

   4. 放在玩偶里面的东西,可以两人一起搜集,或是治疗者先行提供一些东西让当事人选择。

   额外的材料

   1.小圆形亮片、彩带、做毛发的毛线,一切你可以弄到来帮助孩子装饰玩偶的东西。                 

   2.棉花、宝丽龙球或是报纸。

   创作玩偶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活动,治疗者可以依照白己的治疗计划来决定创作的步骤。我会依我个人的经验和理解,以及案例的整体架构来建议。

   我建议先让孩子描出自己的身形,此为第一个步骤。然后将孩子带入活动,并且让孩子觉得这个活动有趣又有创造性。将孩子的身形画在双层纸上,并且选用与孩子肤色接近的颜色,或是他感到舒服的颜色。在画完之后把这两层纸都剪下来,但是要留一定的空间来钉合。

   孩子接着可以任意地画出一些合适的外形,治疗者可以将孩子带进一些治疗性的主题里面,例如“画出你自己的长相”或是“你对自己生活的情况有什么感觉”。治疗者必须在前几次的疗程中搜集到足够的信息,才能将孩子带入适当的主题,同时也可以提供或多或少的装饰性小东西给孩子。

 

    下一个疗程里,治疗者和孩子可以进行一个搜集的活动,在办公宝附近、甚至在野外进行这个活动。我倒建议到野外走走,不过并不是每一个治疗中心都可以这样做。孩子必须要确认对象,并且表达出感觉、想法、回忆,以及其他的心情。举例来说,一个石头可以是愤怒的表征,而落叶可以让孩子回忆起一段家庭的旅游。如果孩子对于一个对象有着强烈的感觉,就必须特别地注意。只有简单治疗环境的治疗者,可以先行准备多样的东两让孩子来选择。

    在进行搜集的时候也是最具有治疗性的时候,我建议多进行几次这种搜集的疗程。治疗者必须协助并鼓励孩子参与.搜集的东西越多也就代表孩子有越多的事件、感情或是回忆,这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适当地表达自己。 

    在搜集到足够的对象之后,就得将玩偶填满。所有的对象必须包括:好与坏,回忆性与情绪性,任何让孩子感到独一无二的东西,或是和其他人一样的东西。依照不同的年纪,以及思维的发展程度,孩子可以试着确认出感觉在身体中存在的部位,将对象放在适当的地方。其他的空间可以用棉花或是报纸塞住。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yida    责任编辑:anyid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