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各民族公安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普通公安高等院校。我校正借助于“新疆公安警察培训基地”这个平台,致力于建立“反恐理论”、对策教学研究体系及“反恐”专门人才的实战素质培养。学员们在艰苦、枯燥的训练中,要战胜恐惧、克服厌倦的心理,锻炼自己的意志,不断战胜自己。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心理学在警体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探讨教官如何运用心理学在教学中获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一、心理学与警体教学有机结合,将心理学理论渗透警体训练的全过程
学员们在学习新的警务技能的过程中,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条件,一个是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包括: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一般而言,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目标会加强学生的动机与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学生的目标一般有两种——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学习目标和以成绩定向的成绩目标。根据调查显示:与拥有成绩目标的学生相比,学习目标的学生再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坚持,也更具有挑战精神。
(2)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会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影响。在警体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官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同时,还应针对学员的体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非智力素的心理品质情况,因材施教,使警体教学训练中的教材、教法、手段、运动量的安排等因素与学生的心理、生理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时会产生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大量调查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外部条件包括: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条件,对于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说,社会更需要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高素质的职业警察。其次,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社会舆论作出正确的判断,促进其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
(2)教师的榜样作用。动机是有感染力的。大量的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治学严谨,学而不厌,工作热情高的教师会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还是沟通社会、学校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因此,掌握了学员们的学习动机,将心理学理论渗透警体训练的全过程,是促进警察院校进行警体教学改革,提高警体教学训练水平,优化教学训练质量、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最有效手段。
1.在教学中把非智力 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素质虽然千差万别,但绝大数在智力水平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学生在警体教学中学习成绩的差异,不排除有先天身体素质和智力方面以及教官的组织能力、教学方法、内容上的差异,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心理品质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推动他们进行掌握各种警体技能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学中务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学生在学习新的技术、技能时普遍都带有一种好奇心,特别是对攀爬、越障碍等到技术性强、难度高、灵活实用的技术动作,他们都会感到新奇,如何把这种“好奇心”激发为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转变为学习的动力昵?这时,就需要教官抓住学生的心理,把好奇转化动力,不断地讲解、示范,并用语言指导和鼓励,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