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09年8月23日 作者:张淼 王刚 编辑:shphao 有543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张淼)心理学在警体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2.在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警体教学中,学员的思维活动是贯穿在教学和身体练习的全过程中,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的思维更处于积极状态,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表象训练法,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各种警务技能,培养学员思维能力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反映,它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过去感知事物形象的再现。研究表明在体育教学、训练和运动竞赛中运动员正是凭着自己的运动表象进行运动练习或表演,如果运动表象不清晰或没能建立起来,就不能正确完成练习。所以,教官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摄取大量资料,为建立理性认识打好基础。在教学实践中,不论教员的“教”还是学员的“学”,都应该充分腱示思维的全过程。现代思想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学生怎样“学”比“学懂什么”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所谓的思维就是指学生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对教官所讲解、示范的技术动作产生感知,并在头脑中形成的运动表缘,对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强化迁移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教官在警体教学与训练中讲解示范后,首先,应让学生在思维中展现教学示范的全过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在完成技术动作之前进行通盘思考,如该动作的主要环节是什么,如何才能掌握好动作的重点、难点,通过思考使他们在练习之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有效地激发他们成功地完成练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3.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员感知能力,增强学员学习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用两种以上的感觉通道接收信息,能增加学员的接受信息的效果。感觉是在事物的直接影响下,大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在事物的直接影响下,大脑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在警体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过程是以感知觉作为基础,如果教官能充分发挥直观作用,从各方面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身体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就会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各种警体技能效果。因此,在警体教学中,应增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各种警体技能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各种警体技能效果,一是教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得当;二是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如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加上教官的直观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在思维中存在因一定的运动表象而产生感知后,再进行练习,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教学中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和榜样。在警务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确保他们能够知道他们将从学习中学到什么(具体目标),教学生学会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在训练中由于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榜样的设置要符合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即向该榜样学习既不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又不是轻而易举实现的。

5.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1)适当开展竞赛。在竞赛中尽可能的做到以下几点:按能力分组;按项目分组,使不同特长的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

(2)正确运用考试(测验)和分数。运用测验和分数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将其视为掌握知识程度的衡量标准,而不是能力的衡量标准,视其为个人努力程度的标志,而不是去与他人比较的尺度。

(3)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说来,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教育心理学 能力培养
专题信息:
  大学生学习的四个阶段(2010/9/24 21:45:24)[15537]
  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分析(2010/7/29 7:44:02)[14052]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2010/7/19 13:23:15)[3950]
  儿童的好奇心受家长教师态度的影响(2010/6/23 23:16:41)[3224]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形成(2010/5/31 10:50:27)[3492]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张淼 王刚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