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心理 - 大学生
    发表日期:2011年2月25日 编辑:shphao 有984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四)开展目标教育,培养希望体验

希望是针对未来的一种积极体验。斯奈德认为,希望是一种朝向目标的思想,这种思想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途径思想,即个体认识到自己能够寻找到实现愿望目标的途径;二是意志思想,个体认识到在实现愿望目标的过程中自己需要意志力。从斯奈德对希望的理解中可以看到,希望是途径思想和意志思想的合金,而这一过程是以目标为核心。因此,个体的目标在个体希望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读书疗法,引导大学生多读一些励志类的文学作品,有利于其树立高远的目标,培养希望体验。更有效的是,让高年级优秀学生介绍自己制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经历,有利于大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还可开设目标制定与时间管理的课程,教会学生设定科学的目标和管理时间,从而对目标的实现充满希望。

(五)解构过去经验,体验满意幸福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事物的意义是建构的结果,事物本无意义,是人赋予了其某种意义。人之所以感到不满意就是因为对过去经历赋予了消极意义。所以人们解构过去经历的消极意义,赋予其积极意义,就会感受到生活满意感。

首先,运用现实疗法,帮助大学生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现实疗法强调人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现在的自己是过去的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所以现在可以重新选择。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决定现在,过去经历是既成事实,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淡化过去经历的消极认知,努力建构未来。其次,运用内观疗法(此处指日本的内观疗法),让大学生感受人际关系中的积极体验,从而培养感戴之心,产生生活满意感。第三,通过参加个人成长团体,在团体中探索自我和接受他人反馈,突破自我认识的误区和盲区,客观现实地评价自己,形成符合现实的自我概念,从而体验到满意、幸福。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230]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33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824]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31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3113]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