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邓军《青涩时光—青少年…
毕淑敏《我的成长我做主…
  考试心理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 学生考试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 学生考试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在线阅读 >> 应用心理 >> 正文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3 23:41:13
 
些高中,学生的作弊率高达88%;有些初中,学生的作弊率高达79%。这不

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焦虑与深思。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作弊心理

就是建立在自尊基础上的想取得好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绩的愿望与害怕考不好的担心相伴而产

生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的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

首先,满足“自尊”的需要,是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产生的直接诱因。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青春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发现“自我”,认识到自己的

存在及需要。现在的中学生越来越注重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

怕考得差被同学们看不起,就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作弊的直接动机,当现实的“自我”与理

想的“自我”不一致时(如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绩不理想),就会萌发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作

弊)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小学、初中阶段相对平衡的

状态被打破,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许多人从原先的优秀生逐渐变为差生或一

般生,强烈的反差使他们心理承受不了。由于自尊心的作用,就必将导致其

作弊行为的产生,即便是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绩好的,为了保持自己在同学们中的优越地位,

有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作弊者的行列。

其次,青春期反抗心理的出现,是诱发部分学生作弊心理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内驱力。

有些中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年,故意违反校纪校规,以此来表现自己的

与众不同。时下,“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一部分中学生信奉

的名言,于是便出现了故意迟到、起哄、顶撞老师、在异性面前逞能等现象。

作弊即是这种心理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当他们看到别的同学作弊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时,

不是向老师报告或劝阻,而且自己也作弊;还有部分同学明明知道作弊不对

还去作弊,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英雄本色”……这些都是反抗心理在作

怪。

第三,从众心理无形中扩大了学生作弊心理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分。所谓从众心理,是

指个人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行为上倾向

于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模仿和心理感染

的社会心理机制在青少年团体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中学生为了使自己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

为作弊团体中的一个彻底的“自己人”,使同学们相信自己时刻站在他们一

边,是其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别人作弊时,自己也赶快作弊,积极和同学们

保持一致;或为义气关心同学,关键时刻“拉”一把;或主动帮助同学作弊,

以求博得好感。

第四,伴随市场经济大潮而出现的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是导致

某些中学生作弊心理产生的社会因素。市场经济体制在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发展、完善的

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东西,诸如过分崇尚金钱名利、过分

强调个人利益、不读书照样挣大钱等思想观念,致使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

生了一定的倾斜。在一部分中学生眼里,仿佛只要能挣大钱,学不学习无所

谓,有没有知识都一样,全国百万元户中不是有85%都初中还未毕业吗?于

是在一部分中学生中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

在深,作弊则灵!作弊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他们应

 <<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朽木樱夜    责任编辑:朽木樱夜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