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土化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的意义 |
★★★ |
第十七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土化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的意义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2:02:00  |
|
(一)对治疗者(权威者)的双重态度
不少中国来访者因受文化观念及社会经验的影响,对权威者持有想依赖与不愿依赖的复杂心理。一方面,对权威者要求很多,依赖性很强,期待他为自己解除困难;另一方面却不一定听从权威者,认为权威者对自己不好、不合适,可以不受限制地随意更换。这种文化上的习惯,也表现在来访者的求助行为上。即:来访者期待治疗者能替自己治病,但若一时治疗不理想,来访者可随时换诊所、换治疗师,或者同时看几个心理医生,或服用各种中西药。对此,治疗者要了解,并懂得去接受与处理。
(二)中国人对“自己人”与“外人”的分别对待
在人际关系中,中国人喜欢把所接触的人分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是“自己人”跟“外人”。对“自己人”就较信任,能谈自己的心事,但也期待能被特别关心,享有特别的好处;对于“外人”就保持距离,不暴露内情。这是以关系取向的文化环境里产生出来的不同人际关系。心理治疗的关键在于治疗者能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治疗关系。对中国来访者说来,治疗者要能使来访者感到好似是“自己人”,能尽早取得来访者的信赖与合作。
(三)治疗者要能符合来访者对“专家”、“权威”的期待
中国人希望为自己做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是“专家”、“权威”,要有“经验”,是“内行”。因此,治疗者要能有技巧地去符合这种文化上的期待。在与来访者接触过程中,不仅要表现出共情、真诚、温暖和积极关注,而且还要注意保持专家的尊严,发挥有经验的角色,显现内行的实力,否则不能满足来访者的心理期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十六章第四节 中医心理养生
下一篇文章: 第十七章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的若干尝试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