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第十七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土化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的意义           ★★★
第十七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土化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的意义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专业教材 >> 正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2:02:00
 

所谓躯体化(somatization)是指一个人本来有某种情绪问题或心理障碍,但却没有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而转换(transform)为各种躯体症状来表现。患者本身并不知道此一机制,也不是诈病,并且否认自己有任何心理或情绪症状。其所表现的躯体症状,通常无法由各种医学检查找到相对应的器质性病变。换句话说,中国人倾向于以躯体不适的方式去申述自己的心理问题。此一现象在我国大陆、台湾以及香港地区都多有报告[6]。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研究结果发现,西方与非西方(包含大陆、台湾、香港等华人地区)的心理症患者陈述躯体症状的比例事实上不相上下,主要差异在于西方病人在陈述躯体症状的同时,也有相当比例的患者陈述心理症状,而非西方(包含华人地区)的心理症患者则较多仅陈述躯体症状。

(二)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另一个被认为是中国人特有的心理征候群,其特点为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头痛头晕等。美国精神病学会早在1980年就已取消了这一病名,认为神经衰弱属于抑郁症。中国的精神医学界继续保留神经衰弱这个病名,可能也是因为中国人更敏感于躯体症状而不是心理症状,并被作为脑力劳动过度的代名词。因此,对心理疾病充满恐惧与歧视的中国人对神经衰弱另眼相看。


中国人心理疾患在表现形式上的这些特征也有一定文化历史根源。华裔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许琅光从自我结构与界线的角度分析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般来说,人类基本上都具有相同的自我结构,表现相似的心理行为。可是也应看到,随着社会与文化环境的不同,各地的社会人群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结构略为不同的心理状态。他认为,个人的内在心理结构与四周人际关系及生活环境的层次,有不同的界线与划分程度。在以个人为取向的社会里,自我的界线较分明清楚,注重内在的精神活动,与四周外界的家人、亲友或朋友较疏远,这种情况多见于现代美国社会。相对地,在以他人为取向、强调人际关系的社会里,如亚洲的社会(包括华人社会),其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员在心理结构上自我self)的界线相对地较模糊,与外在人际关系较密切,比较忽略内在精神需要。因此,对东西方人来说,同样是自己,却有不同的自己的结构与界线[7]。 以抑郁症为例,据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华裔美国人主要呈躯体症状,如头疼、失眠等;高加索裔美国人则更多地表现为存在方面的忧虑,如觉得活着没有价值、生活失去意义等。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自我结构。西方文化培养的是个性化的自我结构,自我具有独立性、可分化性,这使个体能把自己当作客体来认识,而当个体能够以客观的方式来认识自我时,一旦出现心理异常(如抑郁状态),就容易出现与生存意义有关的情感体验。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非个性化的,中国社会的社会化过程(即把一个新生儿教化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合格社会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员的过程)培养了个体很强的群体归属感。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自我容易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一个客体。因此,当中国人处于心理异常状态时,大都进入不到存在意识与情感需求的层次,故难以出现那些人格化的情感体验,所以中国人抑郁体验不是关注于个人的内部心理状态,而是关注于躯体状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