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四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发展与评价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22:21:12  |
|
(2)采取直接会面交谈方式。每次时间为60~90分钟。疗程不固定,间隔时间不固定。每次会见后要求病人写出对治疗者解释的意见及结合自己病情的体会,并提出问题。
(3)初次会见时,让病人和家属叙述症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症状的具体表现,并进行精神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宜进行心理治疗。如时间许可,则简单向病人解释其病态是儿童心理的表现。
(4)以后的会见可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回忆起来的有关经验,但不要求“深挖”过去。
(5)引导病人,并和他一起分析症状的性质。症状大都是幼稚的不符合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年人思维逻
辑规律的感情或行动。其症状表现是以幼年的方式来解决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年人的问题。具体的解释要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作出。
(6)当病人对上述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之后,再向病人进一步解释病的根源在于过去,甚至在幼年时期[3]。
从近几年钟友彬发表的文章来看,他所提出的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经过5~12次左右的治疗,不少病人的症状就已有了好转、显著好转甚至症状消失[14][16][17][18]。
4、对认识领悟疗法的分析与看法
关于认识领悟疗法与精神分析的异同,钟友彬曾作了下列几点分析,他认为他的认识领悟疗法:
(l)承认人有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承认人的一些活动可以在意识以外进行,自己不能理解这些活动的原因,尤其是病态的行为。
(2)承认人格结构论,承认人们不自觉地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解除或减轻自己的心理冲突和烦恼,包括病态的恐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十一章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治疗
下一篇文章: 第十二章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