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四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发展与评价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22:21:12  |
|
1、理论与方法
钟友彬的认识领悟心理治疗主要遵循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原则进行。他认为:“病症的‘根源’在于儿童时受过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引起的恐惧在脑内留下痕迹,在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年期遇到挫折时就会再现出来影响人的心理,以致用儿童的态度去对待在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年人看来不值得恐惧的事物。”[3]由于症状都是幼年期经历的恐惧在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人身上的再现,因此症状的表现必然带有幼稚性,具有不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熟的、儿童式的心理表现。
在涉及具体的症状表现时,钟友彬认为性变态病人在幼年期(13岁以前)有主动参与的具有快感的性经历或性游戏的经验,在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过程中,这种经验被遗忘,进入无意识领域。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年后遇到挫折,性欲无法排解,无意识地采用幼年的方式解决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年期的困难和性方面的问题,就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性变态。如病人在儿童期有主动性的性经验,至青春期发育时产生怕羞和对儿童期经历的自责时,其所产生的羞耻反应与对他人的敏感性关系妄想相结合,即产生见人恐怖的症状。当幼年期的恐惧经验进人无意识之中,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年时遇到挫折使幼儿期的恐惧(初期焦虑)再次显现出来,并采用幼年的行为方式排除这种恐惧,此时病人表现出的就是强迫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钟友彬认为,可以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记起的有关经历,但不要求勉强回忆“不记事年龄”时期的经历。对于病人的梦,可偶尔谈及,但一般不作过多分析。在治疗中,应用较多时间引导病人分析讨论症状的性质,说明其幼稚性和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年人的身份是不相称的[13]。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不要求病人反复追忆,深挖过去,在无意识领域展开分析。他认为精神创伤已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过去,不必再去追忆。在他的临床实践中,工作重心是在意识的层次,向病人指出其症状是幼年行为的表现,是在用儿童的方式解决和处理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年人遇到的问题,并要求病人对此达到领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十一章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治疗
下一篇文章: 第十二章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