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第十九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
患者对心理治疗的先验观…
患者人们如何了解心理治…
第四章 治疗病人的人
第十五章   心理变态的预…
第十三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二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一章    重性精神病
第十章    身心障碍
第九章    迷信行为与特…
  第十四章    心理变态的治疗           ★★★
第十四章 心理变态的治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专业教材 >> 正文
作者:王登峰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7 12:58:12
 

六  以人为中心治疗                                                                                                

        以人为中心治疗(peeson centered therapy)前身为询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又称非指导性心理疗法,由罗杰斯(Rogers)于1942年创立,它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分析疗法不同,不要来访者回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症结,而是帮助他认识此时此地的现状。来访者缺乏自知,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环境,拒绝感受当时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病态焦虑,因此,治疗的目标是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了解与自我相一致的恰当的情感,靠自己本身的力量来治疗自己存在的问题。
        该法的主要技术是,治疗者在会谈时不以权威专家身份去分析解释,而是以朋友身份鼓励来访者发泄内心情感,不作任何评价,只对情感作出反应。在会谈过程中少提间,不解释,元条件地关心对方,使之感到温暖与真诚,从而没有顾忌地畅所欲言,逐渐从消极被动的防御性情感中解脱出来,不再依靠被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价值。该法认为来访者都有自我实现的健康态度,一旦认识自己问题的实质,就能发挥出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的潜在能力,改善人际关系,达到治疗目的。
        该法的治疗时间和次数不固定,与来访者自行决定,可以集体进行,10人左右,每周1~2次,治疗者只是其中一员。此法适应症主要是神经症。对我国心理咨询门诊的多数求助者来说,他们习惯于被“指导",求“处方",因此,单纯应用此法效果缓慢,需要配合应用一些其他心理治疗技术。

七    心理治疗方法趋向整合                                                                                      

        目前心理治疗的方法数百种,其理论与技术方法正趋向整合。不同方法疗效相近,各有千秋,没有哪一种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所有来访者。从心理咨询门诊经验出发,一般是先采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技术来收集资料,建立良好的同盟关系,同时,运用心理分析疗法发现问题的根源和非理性信念或不良认知,再运用认知治疗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并通过行为疗法克服某些行为症状,最后采用家庭治疗和社区康复技术为来访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巩固疗效。
        无论应用何种治疗技术,都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矫正患者错误的情感体验,实现认知和行为的转变。心理治疗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的帮助与增长过程,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所建立的人际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若能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适时将咨访关系作某些转换,促进角色之间的相互体验与互动,会收到显著的效果。笔者在下述案例咨询过程中作了这种咨访关系转换与互动的尝试。
        T,女性,40岁,已婚,工人,中学毕业文化程度,夫妻关系一般,有一位13岁的女儿;自诉“人际交往困惑,',来咨询门诊求助。T在四年前因练气功出偏遭人嘲笑,被送进精神病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二月治疗,康复出院。近年结识一位20岁未婚男青年,因频繁接触,遭到对方父母反对;男青年主动中断了与T的来往,使T产生了“负疚感",觉得“关系中断大突然",“事情未说清楚,',依然留恋对方。T坦诚叙述,以往在与多名陌生男性交往中,相识虽快,但均因发现对方怀“占有之心,,而中止往来。目前对人际交往特别困惑,以至同事关系紧张,害怕别人提及精神病住院史,觉得自己有知识有教养,不同于“世俗凡人"。
        第1次咨询:通过会谈,发现T意识与言话表达清楚,健谈,生活经验丰富,对精神病院的电疗和药疗体验深刻,颇有微词。未见T有典型的精神病症状。T虽以“交往困惑,,为由来咨询门诊求助,但深层的动机显然不止这点。为了进一步明确求助动机,确立合适的咨询目标和有效的帮助策略,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注意收集来访者的有关信息,除给予一般性的心理支持外,布置了“家庭作业",即用日记的方式记载日常生活的心境和感受,嘱其下次会谈时带来。
        第2~4次咨询(每次间隔2周~2月不等):经过几次会谈,T表示心境稍好,带来一大本日记,上面记载了与几位陌生男性交往的细节:如某日在某寺院门口遇一“算命先生",交谈投机,引起行人围观,对人们的关注感到满足,觉得弥补了与先前那位未婚男青年分手的缺憾:另一日在某校门口遇到一位男大学生,一见如故,遂同去看电影,逛公园......上述描述反映出T的行为的冲动特点,于是,咨询者对T作了卡特尔16PF测验,T表现出一定的人格特征:轻松兴奋,冒险敢为,喜欢向异性献殷情,好幻想,不能克制自己,冒然行事,主动寻求机会表现自己。根据交谈观察、日记和测验得到的印象,T的主要问题已显露出来:由于人格的偏异与不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熟、精神病院不愉快的治疗经历和交往挫败体验这些因素导致她人际交往困惑,自我认识不良。咨询者并未忙于对T贴“临床诊断标签",而是寻求积极的帮助策略,在征得T的同意后,决定采用一种特殊“社交训练"的办法,布置T写一份发言提纲,准备在心理专业大学生咨询见习讨论课堂上作“演讲,',让咨访关系作某些转换,以增进T与正常大学生的广泛接触,使她获得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交往的体验。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