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儿童发展类
    发表日期:2010年1月14日 编辑:shphao 有10573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中国实践的表现样式:儿童中心论的困境和归因

当前中国教育境遇中的儿童中心论表现为人性观的泛化论、生物观的泛化论和心理观的替代论。从根本上而言,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本质与机制的重新认识在教育理论界掀起的又一场对教师中心论的抵制和改造中的,聚焦于学习方式变革的误识与误用。

1.人性观的泛化论

平等、互敬、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人性观儿童中心论的内涵所在,也是符合人类和社~ 92 一会发展价值需求的,但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把师生人格上的平等泛化为学术上的平等。客观上而言,师生学术上是不平等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由于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拥有正在传授的知识、技能和传授方法,而学生并不,或并不完全拥有或知道。当今,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知识的自主建构作了夸张化的引申和发挥。例如,针对过去一元化文本解读的弊端,多元解读正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一种走向。曾有教师得知学生解读出“白骨精有孝心”之后说,“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它的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 教师如果对成文规则和行文之道等手法、技巧和规则不进行训练,学生如果缺乏规范性的知识和素养,学生的个体阐释更易受个人视野、立场和知识的影响,难以抓住实质性和关键性的问题,只能停留在对文本现象和事实的偏颇、肤浅和相对的解读层面,心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有降低的危险.无条件地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将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泛化为学术平等,教师的社会经验、学术知识、教育技能被剥夺,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实现学术发展、道德成长和人格完善的代价,而社会和命运之神可能会毫不留情地把无知无识的儿童吞蚀,从而使他们在社会中失去生存力和发展力。

2.生物观的还原论

生物观的还原论表现为将生物意义上的本能还原为复杂行为和认知上的智能。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回归尊重儿童本能的理念追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这对于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活动和社会生活倾向具有很大的价值。但如果理论主张过于强势,把一切知识的获得途径都还原为经验或生活课程,就混淆了生物意义上的、作为人的本能的、为了生存的发展与作为人的精神的和理智追求的、复杂的符号学习上的发展。诚如莫兰所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大脑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从本能上讲,大脑仅仅能使我们足够机敏地生存和繁衍后代,它不是为了发现科学事实而不断自动进化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向大脑提出了应对复杂环境的需求,而脑组织的复杂性又是文化传播和创生的源泉,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使大脑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人类拥有一个比任何动物都较长的童年,以备大脑在人类文化中获取足够地生存于文化所构成的社会中的文化精华,而人的大脑就是在这个已经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成之后才能产生、前进并取得辉煌成就。这种相互建构的动态机制充分说明人是文化的动物,而非本能主导的动物,文化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共同桥梁。具体地说,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由于具有完善的大脑,更擅长于通过听讲、读书等间接经验积累宝贵知识,获得启发和成长。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儿童中心论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学校干预方式(2010/7/25 22:29:28)[16769]
  儿童道德发育阶段理论(2010/7/21 16:27:03)[4845]
  同伴关系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2010/7/20 19:41:03)[6867]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特点(2010/7/16 8:05:21)[16702]
  重大危机事件对儿童心理造成的影响(2010/4/29 8:52:19)[330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