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掘客,挖掘最耐看的心理学资讯!
首 页  | 分类 ·新闻·测验·量表·理论·人物·考试·视屏·书籍·应用·图片·软件·游戏 我要· 我要发布信息    

你好,请 登录注册
先搜搜看
527个掘客,提供了373个资源,分享了30条资源评论!
 
好天宝 的足迹 ......
查看方式:好天宝
1
马也有计数能力
好天宝 在2008/4/6 18:07:18发布说
英国《每日邮报》4日援引一项研究结果说,马也有计数能力,而且计数水平不亚于婴儿和猴子。

    追根溯源

    19世纪末,一匹名为“聪明的汉斯”的马令世人啧啧称奇。“聪明的汉斯”的主人是一名德国数学教师,据说,它能进行简单加法,甚至能数出一周7天。

不久后,心理学家奥斯卡·芬格斯特开始对“聪明的汉斯”展开研究,并于1911年发表研究报告称,这匹马事实上并不会计数,它只是学会从外界获得暗示,从而做出正确答案。例如,它在作答时驯马师和一些观众可能下意识点头,或做出有提示作用的手势。此后,一直没人能证明马会数数。

    如今,“聪明的汉斯”已被心理学教师当作经典案例教育学生。然而百年以后,由英国埃克塞斯大学研究。。。

(全文)

1 条评论 | 分类:新闻 | 1691位观众 | Tags: 计数 能力 
2
遇见最好的自己:与5位身心灵专家对话
好天宝 在2008/4/6 17:50:06发布说

“遇见最好的自己”是个很动人的场景,想像一下自己和自己在咖啡厅里相遇,你们相对而坐,各自点了喜欢的饮料,然后,然后……那个外在的自我消隐了,在文字的诱惑下,你开始了自我感知、自我发现和自我塑造的旅程———

下面是6位身心灵专家文章,题目叫《遇见最好的自己》。

身心灵专家张德芬:走上喜悦的旅程

张德芬,前台湾电视公司知名新闻主播,2002年开始,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课程以及心理治疗方法,成为当下著名的身心灵专家。

对我而言,我是在40岁那一年,才开始认真而严肃地思索我的人生问题。当年的我,在外在的世界中,似乎拥有很多,但是内心的世界却极度地匮乏,也因此而非常不快乐。于是我开始往身心灵的领域探索,这才发现,原来内在的世界如此丰富,而且它对我们的外在世界有绝对的影响。

只可惜,多年来我们所受到的教育都是教我们去向外寻求:觅得佳偶、喜获麟儿、乔迁新屋、事业。。。

(全文)

3 条评论 | 分类:新闻 | 8297位观众 | Tags:心灵 专家 对话 
1
为什么有人失恋后反而感觉更爱对方
好天宝 在2008/2/28 14:56:41发布说
为什么有人失恋后反而感觉更爱对方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当一个人追求你时,你可能没有感觉,和他在一起时,感受不到激情,甚至觉得他很烦人,可一旦他主动地离开你,你就会觉得原来他是如此的好,你早已经爱他爱得不能自拔,他离开你你会生不如死的。这是为什么呢?本报记者邀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沈政教授为大家解答疑问。

  爱情也是一种持续的刺激,习惯后便感受不到

  沈教授说,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人持续听一种声音,观察人的脑电波,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对这种声音刺激的反应越来越弱,脑电波的起伏越来越小,而猛然使声音停止或者换另外一种声音来刺激,人的脑电波就会产生剧烈的反应。我们都曾经有这样的感觉:当周围有持续的噪音时,通常我们是感受不到的,而噪音戛然而止时,我们才能感觉到刚刚有噪音在骚扰。这就是突然变化的外界刺激对人脑电波影响的佐证。

  爱情其实也是一种持续的刺激。人长时间的沉浸其中,就会对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当这种刺激突然停止,也就是恋人突然提出分手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应。这个时候,就会。。。

(全文)

2 条评论 | 分类:新闻 | 6053位观众 | Tags:失恋   
1
活在爱中的秘诀
好天宝 在2008/1/26 15:41:44发布说

作者:黄维仁

前言

我常问我医学院的学生:“你们学医的目的是什么?名利?地位?人生的最终追求是什么?”其实,我们一生奋斗,最后都是为了达到这两个人生目标:幸福感和意义感。

一直到最近一二十年,美国学术界才开始有人做实证研究,来探索什么因素才能带来快乐和幸福。有一位大卫.梅尔(david myer)博士发现“有意义的爱的关系”最能带来人间幸福;另一位医师狄恩.欧尼斯(dean ornish)发现,目前所强调的均衡饮食、充分睡眠或运动等,还不如一个“有意义的爱的关系”更有益身心健全。还有一位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博士约翰.葛特蒙(john gottman),做了许多研究。他提出,处在痛苦婚姻中的人比在快乐婚姻中的人平均寿命少四年,他们伤风感冒的机率也高于30%,因为幸福的关系能增强一个人身体的免疫能力;而且,你每天只要花两分钟与你亲近的家人,作一些高品质的亲密沟通,比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到健身房去,更具增。。。

(全文)

1 条评论 | 分类:新闻 | 4071位观众 | Tags:秘诀 黄维仁  
1
女大学生“死念”中苦寻出路
好天宝 在2008/1/26 12:45:04发布说
她耳边常常回荡着这样的声音:“你玩弄了别人……”“你太自私了……”这些指责也夹杂着自己的声音,2007年她和男友分手后陷入深深自责,她开始失眠。焦虑中,她脑海里甚至闪过死亡的念头……近日,23岁的成都女孩罗小姐(化名)来到本报“心理访谈室”。

  心事

  挫败中 她甩不掉内心的伤感

  2007年,读大四的罗小姐和男友分手让她陷入非议之中。朋友们都说:“你把人家当玩具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对你那么好,你却这样对待他!”朋友们的不理解让她闷闷不乐,自责更让她的生活日趋混乱,她认为自己不再纯洁,伤害了男友,耽搁了学习,她后悔不该恋爱……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她陷。。。

(全文)

1 条评论 | 分类:新闻 | 1842位观众 | Tags:女大学生 催眠 心理访谈 
2
过度追求完美是种病态
好天宝 在2008/1/5 10:54:06发布说
不管对人还是对事,都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尽善尽美;即便做得非常出色,仍然不能满意……这样的人,堪称完美主义者。

    西方心理学家指出,过度追求完美是一种病态心理,不利于身心健康。他们建议,完美主义者要降低标准,学会偷懒。

    完美是种病态

    2004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上,女选手维纳斯·威廉姆斯取得17场连胜的骄人战绩。她对记者发表胜利感言:“我还不够努力。有时候,我获胜心切;有时候,我求胜心又不够强。有时候,我不遵从教练指导;有时候,我不听从自己的安排。我讨厌在任何事情上犯错,不仅是球场上。”

 可见,威廉姆斯不论在球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追求完美,不容许自己有丝毫错误。有人说,正因为威廉姆斯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她才能发奋。。。

(全文)

1 条评论 | 分类:新闻 | 1940位观众 | Tags:完美 病态   心理应用 
1
父母也能“染上”孩子的病
好天宝 在2007/12/24 11:47:05发布说
菲尔·施瓦茨和苏珊·施瓦茨是一对美国夫妻。当儿子杰瑞被诊断为孤独症后,他们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过往病史。身为软件开发人员的菲尔从儿子的诊断中找到了一种新语言理解他自己的生活。他成长时对大声的噪音和亮光特别敏感,上学时在同学中与众不同,他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具有特殊的智力技巧———所有这些都能在他和儿子的行为中找到共同点。

  在美国,随着被诊断出心理障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父母中也有很多人开始认识到,自己从小时候起也或多或少有和子女现在一样的心理疾病。

  孩子的心理疾病提醒了父母

  

  研究者早就知道,很多精神障碍和发育问题在家族内流传。如果父母患周期性情绪过度高昂或者低落的心理疾病,那么孩子患这种病的风险比常人高8倍。如果父母患抑郁症,那么孩子患抑郁症的风险也要比常人高3倍。注意力和发育障碍,比如孤独症,也会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由于美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心理障碍的诊断—&mdash。。。

(全文)

1 条评论 | 分类:新闻 | 1479位观众 | Tags:父母 孩子  
  上一页  下一页  1  (1 / 1)   
好天宝的名片:
名号:好天宝
性别:男
来自:
邮件:保密
自我介绍:
加入:2007-12-24 11:45:25
 系统Tags......  
  * 心理应用(129)  * 心理新闻(114)
  * 理论观点(87)  * 咨询治疗(54)
  * 心理人物(40)  * 心理视屏(28)
  * 心理游戏(14)  * 心理测验(6)
  * 量表工具(5)  * 心理图片(4)
  * 考试相关(2)  * 软件使用(1)
 
 好天宝最新点评......
更多精彩点评>>>
  
 自定义Tags......
 * 生活心理(31) * 心理应用(18) * 心理保健(14) * 心理生活(11) * 心理访谈(11) * 人物(10) * 心理书籍(8) * 理论(8) * 心理知识(8) * 心理健康(8) * 心理游戏(7) * 视屏(7) * 心理视屏(7) * 趣味心理(7) * 催眠(6) * 应用心理(6) * 李子勋(6) * 应用(6) * 女人(6) * 心理咨询(6) * 电影(6) * 心理学(5) * 爱情(5) * 央视(5) * 心理学家(5) * 性格(5) * 男人(5) * 心理咨询师(4) * 杨凤池(4) * 健康心理(4) 
 先进者......
用RSS阅读全站 
About xindig · 关于心理掘客 · 掘客日志 · 站点反馈 · QQ:619938829
© 2005-2006 cnpsy.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