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 - 学生学习
    发表日期:2011年1月27日 编辑:shphao 有1460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项调查显示,有95%以上的家长期望子女上名牌大学,考取研究生,国留学;98% 以上的家长期望子女从事脑力劳动,诸如医学专家、高级外交官等等。这种过高的期望虽然美好,但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过度的期望从子女一出生就伴随着他们,直到父母如愿以偿方才罢休。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超负荷或超阶段的教育,不会对智力发展和文化知识学习起到积极作用,相反只会僵化智力发展,阻碍文化知识学习,属揠苗助长之举。家长应当正确估价自己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父母对于子女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Jdz就是说,父母只能为子女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创造适宜的环境,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强其所难,要让子女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充分发挥内因和主体的作用。这正是科学的家庭教育所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家庭教育观念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基本认识,它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传统的因素#f-,还受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普遍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强调选拔功能,始终把应试与升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差异,力求锻造“驯服听话、考试高分”的标准件。家庭教育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地区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长希望孩子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般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对全国9省辖市76000多名城市青年调查显示:“四成半青年望子博士”,“七成青年希望子女有研究生学历”。在父母看来,子女唯一要做的就是学习文化课,他们送子女进最好的学校,人最好的班级,想方设法和教师联系,以得到老师的关注。升学成了家长对子女的唯一期望,家长和子女成了升学的机器。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着子女升学转,好吃的留给子女以补充营养,好用的留给子女以方便学习。电视不敢开,节假日不能玩,升学成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中心,成了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和任务。学生的学习又变成为“分数”学,为“升学率”学,为老师学,总之不是为自己学。

三、家庭教育的合理取向

J

xi-子女的期望水平过低或过高对子女的成长都有不利,甚至有害。期望水平过低会使子女对学业持有放任的态度而缺乏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一味追求高水平的期望,会产生对子女的一种高压状态,对子女有害。可见,家长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子女抱有适度的期望水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会促进和强化子女的成就动机,成为子女持久努力上进的激励力量,从而影响子女的成绩,成就个性品德,但现实中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带有很大盲目性,这样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子女望而生畏,丧失自信。因此父母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还给本属于孩子的一份天空,不要一味误导孩子琴棋书画样样都学,以致于孩子思想压力大,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对于家长提出的要求, 只要通过子女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都要努力完成。然而中专生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对子女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只要子女不学坏,对他们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种宽容型教育方式是不合适的。宽容型教育方式就是ye爱有余,教导宽松,而管束与希望不足。它对生长于既需要方向又需要能力的现代社会的人的成长是不合适的,是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

父母和子女一起共同设置努力方向, 制定一些比现在高一些的目标,既属于“跳一跳可以够着”的目标,通过努力,使父母知道你在进步。因为行为和学业状况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管是否达到目标,只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了,就应该肯定自己。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负责。提高子女的生存能力是家庭教育中压倒一切的任务,也是子女后继生活和教育的基础。生存教育的实质是从生理、心理、行为上帮助子女,使他们由被动的受呵护者成长为积极参与社会、主动变革社会、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成员。鼓励是解决子女行为的心理动力,改变子女的行为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子女的积极性;鼓励是建立在相信子女、尊重子女的基础上的,它能使子女产生新的更高的成就动机,子女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始动机能。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每个人的学习动机有一个.ok单一到多元、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提升发展的过程。按照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学习动机第一层面:为了生存,有的为了获得某种文凭而不被淘汰下岗;有的则学习某门技术,而采取下岗后的重新上岗。随着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在满足了低一层次需求以后,必然会摆脱功利向高一层需求发展,而高一层的需求基本上属于人的精神需求。学习动机随之走向更高层次:为了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为了个人和家庭的持续发展,为了开发自我潜能,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总之,每个人的学习动机都将体现了对家庭、社区、国家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每个公民的一种需求。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13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20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75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26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301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