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作者:冯大彪 ,刘春雷 编辑:shphao 有5733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冯大彪)新心性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变革

二、新心性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变革意义

()建立新心性心理学,开创了中国心理学原始性理论创新的先河。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是从西方引进的。因为在中国本土的文化中没有产生出现代的科学心理学,所以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是从学习西方心理学开始的,它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在其历史的演进过程中经历了三次较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三次较大的批判、转折和重建。第一次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许多中国学人为了寻求救国真理奔赴欧美,其中一些人学习了西方的科学心理学他们的目标是改造和建设国人的心理学,以使国家民主化和科学化。这些学子把西方的科学心理学带回国,使中国开始有了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机构。第一次较大的批判和改造是在2O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思想改造运动和反右运动的时候,当时的知识分子必须接受无产阶级的改造,反对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包括对西方心理学的批判。第二次模仿、复制和跟随是在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接受前苏联的援助,大批前苏联的心理学专家进入中国,他们把唯物主义心理学特别是巴甫洛夫的心理学说带入了我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第二次较大的批判和改造是在“文革期间”,当时心理学被认为是伪科学,必须被清除。第三次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是在“文革”之后,中国心理学开展了新一轮的翻译、介绍和评价。第三次较大的批判和改造是在2O世纪后期。我国学者开始认识到了中国心理学中具有西方心理学的文化印记,以及跟随在西方心理学之后的不足。此时,心理学本土化的呼声高涨,心理学本土化的努力开始兴起。可遗憾的是,理性的认识未能很好地付诸实践。近二十年来,中国心理学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对西方心理学理论的翻译、介绍和评论上,停留在对已有理论的深层解析和梳理上,不是说这些研究不必要,而是说这些研究始终没有很好地和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对西方心理学的跟随、模仿和复制,缺少有价值的原创性理论建构,这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葛鲁嘉教授的“新心性心理学”是突破这种发展困境的理论探索,它是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原始性理论创新,是中国心理学的里程碑。因为在中国心理学百余年的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自成体系的理论学说。所以说,葛鲁嘉教授的新心性心理学开创了中国心理学原始性理论创新的先河,开辟了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新道路,为中国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为世界了解中国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和资源,也为世界心理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人的智慧。

()树立大心理学观,推进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进程。

1980年台湾著名学者杨国枢先生做了题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方向和问题》的论文,标志着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热潮的开始。但对于“什么是本土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学的本土化”、以及“如何进行本土化研究”等问题,人们还充满了分歧和困惑。葛鲁嘉教授从理论和历史两个角度对这些问题做了更符合真实的解答。他认为,本土心理学包括“常识的本土心理学”和“哲学的本土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本土化就是在心理学确立其历史的传统。也就是说,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就是使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那么如何结合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葛鲁嘉教授以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为切人点,探析了其中的来龙去脉。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取得了相当数量的和相当重要的成果。

从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看,可以把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西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扩展,使中国心理学转向考察中国人独特的心理行为,力图建立中国本土的科学心理学。但在科学观上并没能超越西方心理学的实证科学观,没有脱离这种小科学观的限制。第二个阶段是对西方心理学研究方式的改造。这个阶段的研究力图彻底摆脱西方心理学,完全舍弃西化心理学,以建立中国本土的传统心理学。这两个阶段的研究是两个极端,第一个阶段建立的中国本土的科学心理学由于受到实证主义小科学观的影响,强调感官经验,坚持方法中心,把是否运用实证方法作为判断心理学科学性的唯一尺度,心理学科学化抛弃了人类心理的文化属性,无视本土文化对人心理的影响和塑造。所以只有科学化而没有真正实现心理学的本土化。而第二阶段建立的中国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仅从本土文化的角度来解析中国人的心理,舍弃了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突破带有盲目性,这就使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只有本土化而没有科学性。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绝大多数都停留在这两个阶段。中国心理学要想继续向前发展就需要实现科学化和本土化的统一,为心理学的本土化建立新的规范。面对中国心理学本土化发展的现代困境,葛鲁嘉教授认为心理学应该树立大心理学观。

所谓大心理学观,不是要否定心理学的实证性质,而是要开放实证心理学自我封闭的边界。大心理学观不是要放弃实证方法,而是要消解实证方法的核心地位,使心理学从仅仅重视受方法驱使的实证资料的积累,转向重视支配方法和体现文化价值的大理论建树。大心理学观也将改造深植于实证心理学研究中的物理主义和机械主义的理论内核,使心理学从盲目排斥转向广泛吸取其他心理学传统的理论营养。大心理学观为心理学的本土化树立了新的规范,为实现中国心理学的本土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元理论。葛鲁嘉教授不仅在元理论上有重大的学术建树,而且建构了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新心性心理学。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新心性心理学是大心理学观的具体展开。它使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进入了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的原始性创新的新阶段,是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由理论的探讨走向了实际的理论建构,推进了心理学本土化的进程。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心理学理论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以人为中心理论中的自我概念(2010/7/30 7:41:53)[3489]
  神经症的心理学解释(心理病理学)(2010/7/28 23:24:11)[8480]
  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与疗法(2010/7/28 23:15:42)[3432]
  模仿学习理论(2010/7/28 15:25:35)[16460]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2010/7/28 12:12:12)[9820]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冯大彪 ,刘春雷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