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22日 编辑:shphao 有473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后现代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挑战

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的是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贬低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倾向,反对把人的心理和行为还原为环境刺激、生物驱力、本能冲动等低层次运动,主张以整体论的观点看待人,研究人独有的体验,如自我意识、爱与关怀、挫折和焦虑、选择与责任等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建筑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人作为人,有独特的“本质”,不同于其它物种。人既不被环境所决定,也不为生物本能所驱使。人具有独特的意识体验,有选择的自由,自由意志是人的本质属性。后现代主义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这一核心价值观。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出发,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自由意志、选择与责任等概念是一种社会建构,是文化历史的产物。它们仅仅是一些语言范畴,并没有一个相应的“心理实在” 作为其的基础。在传统人本主义者那里,个体的主观体验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独特的主观体验。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处于意识体验中的个人。但是后现代心理学家挑战这一观点,认为假设主观体验的存在意味着接受主一客两元世界的存在,但是这样一种划分并没有实在的证据,在哲学中也早就受到批判。事实上,描述人的体验的方式各色各样,每一种方式都与体验者的文化有关,个体根据所属文化提供的语言、范畴建构自己的体验。所以,主观体验是一种文化建构,而并非一种“心理实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其它核心概念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例如,针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 概念,后现代心理学家指出: “以往认为,传统人本主义的自我概念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实体,而现在自我仅仅被理解为是对话性质的、话语的、使用语言的个体的社会实践决定的。”依据传统人本主义的观点,个体具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它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具有理性、能动性、选择性,不受环境或生理等其它因素的控制。但是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所谓的理性的自我、自我能动性、选择性等概念是启蒙时期文化建构的结果。针对中世纪神学对人的控制,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假设了人具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理性自我的概念,以此反对宗教教义对人的控制。但是这样一种文化建构后来却被视为一个独立于物质世界的“精神实体”,成为个人行动的起源和指挥中心。20世纪的心理学更精致化了这样一种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自我”、“能动性”等概念的实体地位:行为主义从环境刺激的角度证明了自我怎样受到强化的影响;精神分析从本能的角度论证了自我怎样受到本能欲望的控制;人本主义心理学从自我实现的角度,论证了自我的自由和选择能力。尽管立场不同,但是都把“自我”作为一个实体,假设它存在于某个地方(out there),指挥、控制着人的行为。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看,都从属于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接受后结构主义的语言理论,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自由意志、潜能、自我实现、健康人格等概念不过是话语的建构物,是处于社会互动中的人们会话、交流、协商和建构的结果,换言之,这些概念并没有一个“精神实在”与之遥相呼应,它们是人们通过语言、会话等话语实践建构出来的。根据后结构主义的语言理论,语言不是表述性(expressive)的,而是构成性(constitutive)的。“会话和语言既不是简单的主要服务于一种表达功能,交流也不是仅仅涉及从传播者到接受者的信息传递⋯⋯语言和交流都是一些文化实践,在这些文化实践活动中,人们所遇到的各种实在得到建构。这包括了通常人们认为的社会实在,如通过种族、性别、年龄而组织起来的人的社会范畴,也包括了我们通常认为的心理实在,如人的同一性、动机和思维等等。”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背景、历程和贡献(2010/2/21 11:34:57)[1101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2009/10/23 7:52:54)[4263]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2009/10/22 8:20:34)[3545]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