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育方法多元,教育过程中应注重融洽气氛的营造
教无定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也并非固定和惟一,只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都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所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积极发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探讨班队会、野外训练、游戏、心理成长小组等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多元化途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首先树立积极的心理学理念,这不仅对保持自身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也能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心理。中小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和模仿,使得教师的感染力十分强大,其积极理念不仅能帮助学生体验到课堂学习中的快乐和生活中的幸福,还能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并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同时感受到安全、体验和被尊重,与同伴共享快乐和成长。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项正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设计要更多地体现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等要素,尽可能较多地采用符合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形式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发展,不能忽视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已为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熟知。但我们对此的理解仍限于家庭、学校、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关注,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出“人人学心理学,人人用心理学,人人关心心理健康”的氛围。而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这一协同网络还应包括)演各种角色的学生演员,他们的体验比一般学生往往更深刻。因为,真正的体验需要“凝神静气,全神贯注” (英国当代心悟训练专家大卫·冯塔纳语)。初中学生对于这种寓教于乐的心理情景剧参与性很强,他们常自觉自愿地进入一种体验的最佳“准备状态”,全身心地投入角色表演。表演使学生的体验得到了提升或感染,这种感悟也许正是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其次,心理情景剧让广大学生置身“局” 中。体验,按其存在形态分类,可分为“亲验”和‘想验”。所谓“亲验”,是指体验者亲身置身于一定情境中并有所体验。所谓‘想验”,是指体验者借助别人的表达,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体验。大多数的学生在观看心理情景剧时,虽然没有一个所谓的心理辅导“指引者”显身出来进行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却通过移情有所感受,产生了一定的心理体验。特别是那些演员非常投入、感情非常真挚的情景剧,很成功地进人了观众体验的“心境”。虽然体验的内涵和境界各人有所差异,但是绝大多数观众还是收获了或多或少、或浅或深的体悟。团体心理辅导策略可以视为教师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而采用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措施,它主要从形而下的、微观的、实践的层面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和行动充分发挥各自具有的情感和资源优势,充分体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更多地从幸福、快乐、希望、爱、乐观、勇气等积极层面去帮助中小学生挖掘潜力,激发生命活力,鼓励他们在积极努力改变环境的同时,学会积极地适应环境,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三、结语
虽然积极心理学只是一场运动,其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与早期的实践研究也存在脱节的地方,甚至其对传统心理学的批评过于严厉和武断等。但其对积极情绪、积极系统的重视,对潜能的发掘等积极的心理理念却有助于我们改变目前一些不恰当的理念,给予了心理诠释和能力培养的另一视角。积极心理学的积极理念与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契合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整体性、发展性和差异性原则,对突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病理化取向这一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瓶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自身发展,更有助于他们正确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实施和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整体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