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管理类
    发表日期:2009年6月11日 作者:杨之毛 编辑:shphao 有870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杨之毛)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管理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管理是对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控制和提高的总称,是管理者遵循事物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有意识、有目的地借助各种媒介,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保持良好心态,以实现共同目标而实施的管理;是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变化,调节辅导员的心理平衡,激活辅导员的心理潜能的活动,是新形势下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应该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1.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管理的意义

1.1 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是取得教育对象理解、信任的基本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源。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辅导员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都给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心理素质过硬的辅导员,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因而对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控制和提高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2 有助于发挥辅导员心理素质整体功能

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是指辅导员心理诸要素及其发展水平,应该是那些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关联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是辅导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统一体。心理因素是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动力。良好的心态能促进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工作效能。消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体验则阻碍辅导员个人潜能的发挥,束缚辅导员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工作效能的提高。针对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对辅导员进行心理调查、心理疏导、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心理防护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心理素质整体功能的发挥。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AI时代英语学习新革命,三天掌握三年单词(2025/8/3 12:46:23)[84]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61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63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205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54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杨之毛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