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管理类
    发表日期:2009年6月11日 作者:杨之毛 编辑:shphao 有870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杨之毛)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管理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现期,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辅导员的价值观念、思想认识和心理上造成诸多的不适应。对此,辅导员应积极地进行心理调整,使自己从不适应到适应。调整的重点,一是自己的认知,二是自己的行为。调整的途径包括外部调整和内部调整。外部调整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改造环境来优化环境,达到对环境的能动适应;内部调整就是调整自己的内心体会和感受,学会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自己的冲突情绪,以达到个人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从调整的功能意义上讲,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发展。俗话说:“智者调心”,辅导员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与社会、与环境协调,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和潜能,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自我调适是心理素质优化的基本前提。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因个体差异的存在,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各异,辅导员必须根据自身的心理变化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使自己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成为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

3.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管理的主要方法

3.1 心理素质系统管理

人的心理素质由若干部分组成,是一个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文化心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专业心理素质、人格心理素质都只是这个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阿凡纳西耶夫认为,“管理就是对系统进行调节”,通过管理影响相应的系统,使之与客观要求相一致。按此定义,辅导员心理素质系统管理就是对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控制和调节,使其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对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进行系统管理,首先,要明确辅导员心理素质的要素和结构。其次,要明晰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心里明白,胸中有数,是做好管理的基本前提。再次,要非常强调和重视

辅导员自身在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系统观点来管理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必须遵循系统管理的“整分合”原则。“整”就是整体把握,就是要把心理素质放在辅导员的素质整体中来评价,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是其整体素质结构的基础,像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说到底都是心理素质的一定的表现内容。因此,人的素质的提高,也就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分”就是科学分解。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将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分为文化心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专业心理素质、人格心

理素质四个大的部分,提出各部分的不同要求。要求明确,便可对症下药。当然,合理分解也不能将心理素质的各部分割裂开来。“合”就是综合的意思。可以全面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使辅导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心理能力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心理素质在素质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整体的功效往往大于局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协调发展的原因。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AI时代英语学习新革命,三天掌握三年单词(2025/8/3 12:46:23)[84]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61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63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205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54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杨之毛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