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社会类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20日 出处:互联网 作者:李梦影 耿柳娜 编辑:hfhao 有1492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网络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

4.网络加强了青少年与偶像之间的联系

4.1 丰富的网络信息强化青少年偶像崇拜

网络本身具有传播速度快、容量大、信息广泛等特点, 这种大量丰富并容易取得的信息对偶像崇拜有强化的作用。网络中各种关于偶像的信息持续不断的刺激着青少年的感官, 起到了强化情感的作用。访谈中很多人表示, 网上有丰富的资源,mp3MTV、电影都可以方便地下载或在线看,以前只看到图片的人, 现在可以看到偶像们活泼可爱的一面, 就会“不由自主的”更加喜欢他们了。这种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青少年不仅热衷于偶像的演艺作品本身, 而且促使他们去了解更多关于偶像的事情。对偶像的崇拜有赖于对他们一定程度的了解, 虽然由于晕轮效应, 对偶像一点点的了解都可以成为崇拜的理由, 但是网络给了现在的青少年更多的机会去透视偶像, 甚至直接与偶像互动, 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假想的亲密感。有些青少年喜欢某个明星不仅因为其外表或作品, 有时也因为喜欢其生活态度。一个被访者说, 他喜欢刘若英主要是因为对这个艺人的个人感情经历很同情, 欣赏她的痴情、认真和大方。另一个被访者也表示, 他喜欢王力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觉得王力宏有自己的追求, 并兴致盎然的给笔者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关于这个偶像如何放弃个人感情, 追求事业的事情。可见, 偶像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态度也是影响青少年对其崇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对一个偶像了解的越多, 对他的热情可能更高涨, 而网络则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使青少年有机会获得更多关于偶像的信息, 甚至与偶像直接互动。

4.2 网络条件下青少年与偶像的互动

与电视等其他媒体相比, 网络的参与感是其他媒体手段所不能企及的。很多偶像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崇拜者可以去浏览偶像的日志, 给偶像留言, 而偶像也借此拉近与歌迷、影迷的距离,这种互动感给崇拜者强烈的刺激。访谈中一个高中生告诉笔者, 她之前一直认为 Malice in Wonderland 是很酷很冷的乐队, 因为他们的宣传照还有歌都给人这样的感觉, 但有一次看到了这个乐队网上的一个视频, 主唱竟然显得有些害羞, 突然让她有了种更加了解这个偶像的感觉, “原来他也和我们很相似呢, 觉得发现了他可爱的一面。”笔者在该乐队的讨论区中看到一个歌迷激动的说, 在该乐队来中国时她与乐队成员合影, 最近她将这张照片发给了该乐队, 乐队主唱竟然将这张照片贴在了自己的网络空间上, 高兴的说她觉得这个乐队成员对歌迷是多么的体贴热情。由此可见, 网络实实在在拉近了青少年与偶像之间的距离, 不仅使得他们能获知偶像的各种信息, 而且也可以自己发掘偶像令人倍感亲切的一面, 甚至给了他们一个直接与偶像进行互动的平台。

5.网络社区对偶像崇拜的影响: 以偶像论坛和 MySpace 网络社区为例

5.1 网络群体与青少年偶像崇拜: 以西城中文站论坛为例

歌迷交流的论坛除了资源共享外, 更重要的功能就是成员相互认同, 提供归属感。本文将以西城男孩中文网站论坛为例展开分析。该论坛的名字叫做“西城家族”, 单单是“家族”这个名字就很明显的表示出它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给成员以归属感。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 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 周晓虹, 1999: 136) 。现实中青少年的同辈群体主要是学校的同学和朋友。但网络中的同辈群体规模和重要性也日趋庞大和显著起来。原本可以获得亲密感和归属感的学校, 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以成绩为基础进行划分的社会分化机构( 周晓虹, 1999: 135) 。虽然不能说学校作为青少年获得友情、亲密感和归属感的作用下降, 但至少学校对青少年的影响范围变窄。而且青少年兴趣爱好多元化, 网络的崛起又创造了一个相对平等、开放的环境, 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在网络上归属的群体。当然这种网络中以兴趣为基础的同辈群体不可能取代现实中同辈群体的作用, 但是至少对青少年的娱乐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 主要是因为:它是由个人主动选择的, 往往其成员容易产生较高的心理认同感; 有自己的价值标准, 往往形成独特的亚文化群体 ( 周晓虹, 1999: 136) 。网络中的偶像崇拜群体能够形成一致认同的价值观,甚至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方式。论坛中的成员年龄差异不大, 基本上构成虚拟的同辈群体。虽然无法做出确切统计, 但根据该论坛2007 7 12 日的年龄调查, 参加投票的 362 人中, 15 24 岁的有 328 , 占参加投票总人数的 90.6%。这一数据至少可以说明, 常来论坛参加各种交流讨论的人中, 青少年占了绝大多数。该论坛中的各种交流区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家族歌唱秀”为例, 网友可以将自己翻唱的歌上传, 而翻唱者往往可以得到社区其他成员的赞赏。可见, 网络论坛为成员展现自我和获得了认同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

5.2 青少年与偶像的互动: MySpace 网络社区为例

笔者以网络社区 MySpace 为例, 分析了网络社区如何成为青少年与偶像互动的中间媒介。MySpace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 其中一个吸引人之处就在于有很多偶像明星也在该网站上有个人主页, 最初是给独立制作乐队一个展示自己并吸引人气的空间, 现在已经有许多在各厂牌下的偶像也在 MySpace 建立了自己的主页。MySpace对于自身是这样评价的: MySpace 是全球最大和中国增长最快的交友社区, 2.5 亿活跃会员, 900万真实音乐人, 每天增加 11 万首正版音乐。可以看出, 该网络社区虽然是一个交友社区,但它的定位不仅是普通人的交友社区, 还考虑到了偶像的作用。在注册成为该社区成员时, 音乐人或是各类偶像与一般成员的程序不同, 其功能也略有不同。这样的设置可以增加人气, 一方面,偶像通过这个社区可以宣传自己, 另一方面,

拜者可以通过这个社区了解自己的偶像, 也可以给偶像留言。其实, 现在很多博客都有这种设置。MySpace 和许多名人博客有相同的功能, 其功能不主要是写自己的心情, 更像是网上会客厅, 有个人情况的介绍, 也有最近活动的安排, 人们读他们写的文章后可以评论回复, 在博客上他们可以与公众沟通。一位访谈对象说到, 她申请 MySpace 的原因就是为了与自己的偶像接触, 并兴奋的说, 他们给她留言了, 表示对自己支持的感谢。“虽然知

道他们会给很多歌迷都留言, 而且内容也一样,但还是很高兴”。笔者看到, 她的 MySpace 空间上的好友栏中大多都是她喜欢的偶像。而空间上的留言中也有这些偶像留下的, 比如“谢谢你的支持, 这对我们很重要”, “希望你过得愉快”等,显得十分亲切友好。

6.结语

可以看出, 网络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喜欢同一偶像的青少年之间的互动, 拥有相同偶像的青少年形成群体, 又强化了青少年对偶像的喜爱。在这样的群体中中, 青少年也寻找到了认同, 产生了归属感; 二是增加了青少年对偶像的了解, 实现了直接或间接互动, 青少年产生对偶像的亲密感, 加深对偶像的喜爱程度。“偶像崇拜”往往被当作一个负面词汇呈现在公众视野里, 青少年对偶像的盲目崇拜确实在一些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然而对这一现象我们不能片面认识。正如本文所提到的, 对偶像崇拜产生虚拟同辈群体, 而这一群体符合青少年特殊年龄阶段的心理需要, 而这在现代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可能比传统社会更显著。另外, 偶像本身作为青少年的精神寄托, 也可以成为青少年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在网络的影响下, 青少年偶像崇拜程度加剧, 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面拓宽,网络影响下的青少年偶像崇拜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感情存在, 同时成为了连接他与某个群体的纽带, 而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可能比偶像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AI时代英语学习新革命,三天掌握三年单词(2025/8/3 12:46:23)[84]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61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63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205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547]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李梦影 耿柳娜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