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3日 作者:孙新宇 编辑:shphao 有383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孙新宇)心理调控在声乐教与学中的作用

声乐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在人的肌肉、发声器官里都充满了感觉神经,它们分为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传入神经负责把外部信息传达给大脑,传出神经则负责把内部信息传递给肌肉组织使各部分器官按照内部信息的指令进行活动。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把技能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大脑通过传出神经下达指令,贯彻大脑的意志,然而,意志实施与贯彻的程度如何,是否正确,又得通过听觉的传入神经反馈给大脑,大脑根据接受到的信息在进行调整,纠正。这种心里反应过程是声乐学习的心里过程。

二、声乐教学中的一些心理调控

()咬字吐字的心理调控

人类世界有很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音乐。而同一个民族的音乐又是和自己的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说与唱的咬字感觉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人类说话时在一定的时间内咬字在音高方面变化较小,音频也较低。唱歌就不一样了,一首歌唱下来有高音有低音,有长音有段音,对干这样的情况,一首歌当中的咬字的区别不仅与平时讲话有区别,歌曲内部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主要表现在咬字的力度、位置上。所以要乡在歌唱中咬好子,平时的练习固然很重要,单从发挥心理调控作用的角度看,我们强调在心里上一定要保持字的整体感,不能把字支解了,更不能把字读残缺了。例如“黄河”中的“黄”字,他的汉语拼音是 “huang” 笔者在教学中不止一次地碰到学生在咬字时由于没有读全字的拼音而听起来好像读的是”hua he”,给人的感觉读出来的是“花河”而不是“黄河”。因此,我们首先在心理上对字音、音型、音高要有一个整体设想,同时又要对下一个字迅速作好整体把握的准备。

()共鸣感觉的心里调控

歌唱发生能够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是由恰当而适度的深呼吸支持、正确的发生位置、准确的共鸣位置三个重要的因素构成的。这三方面的合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在心理上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 照顾不好就可能颐此失彼。当然,首先在生理知识上要对共鸣的情况加以了解,才能正确发挥心理调控的监督与引导作用。

1、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主要是大气管的共鸣, 主要适合于低音,而且在整个音域的共鸣中发挥基础作用。对于这部分的共鸣,应该用“心理表象”的办法:想像自己的胸腔是一个化学试验用的小口大肚的瓶子,你的横膈膜就是瓶低。这样的心理感觉应该始终存在于歌唱的心中。发挥它的引导作用。在歌唱时想像自己的胸部有VI,声音就是从这个口里唱出来的。

2、喉部共鸣

喉部感觉是声乐学习中的矛盾焦点所在。世界男高音之王卡鲁索在讲解他本人的唱歌方法时对打开喉咙作过明确的阐述:喉咙是声音的毕经之处,如果不打开喉咙就想发出一个丰满而又圆润的声音是不可能的。同时,喉咙又是气息进出之处,声门开的太大,声音就容易空虚暗淡。所以出现有人喉咙过松有人喉咙过紧的现象,因为他们不能处理好这个矛盾。对于喉部共鸣,心里调节在这里仍然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首先要保持积极的身体状态,这是唱好歌的前提。同时要有放松的心态,这是保证身体保持正确积极状态的关键。要能想到甚至是“看到” 喉部在打开。

3、鼻腔与头腔

鼻腔共鸣与头腔共鸣的关键是如何打开头腔。在高音区演唱时,应该在心理上首先想到小舌头后面就是鼻咽口的位置,在内心听觉和内心视觉的监督与引导下找到把声音投射进鼻咽腔的角度,同时向后面哼唱,打开头腔的同时,在心理上要想像声音集中成点状,越到高音,感觉这个点越亮越集中。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教育心理学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大学生学习的四个阶段(2010/9/24 21:45:24)[15234]
  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分析(2010/7/29 7:44:02)[13945]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2010/7/19 13:23:15)[3864]
  儿童的好奇心受家长教师态度的影响(2010/6/23 23:16:41)[3165]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形成(2010/5/31 10:50:27)[3399]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孙新宇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