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表扬学生是一项技术,那么如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学技术、方法来表扬学生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扬是对学生优点、美德或成绩公开赞美的一种激励手段。它作为一种有声的“阳光”操作工具,应发自教师的心灵深处,是情感态度自然而然的流露和表现。笔者以为,只有在真诚、具体、准确、合理以及适时的基础上,表扬才能发挥其固有的魅力。
一、表扬要注重内容,不可流于形式
表扬是对好人好事、学习进步、思想上进等进行的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感赞美。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与发展可能性,有着独立的人格、巨大的潜能和个性,因而,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寻找他们微不足道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但盲目地、不具体地进行表扬,只能淡化学生的是非标准,起不到激励作用,被表扬者也不可能成为其他学生效仿的楷模。有一些教师对表扬几乎不假思索,信口而出,这种廉价的、流于形式、不重内容的表扬是不可取的。
二、表扬要注重效果,避免学生产生功利行为
表扬理应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但若无节制地滥用,就会适得其反。在一些学校、一些班级,表扬成了一种功利色彩较浓的专利品。个别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不是千方百计想法讨好老师,就是找托“演双簧”,以考试作弊手段换取“学习进步”的表扬,以自丢自拣等就获取“拾金不昧”的赞美。对这些带有功利色彩的“好人好事”不作分析地表扬,会使学生计较名利得失,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因老师不公正而自暴自弃,进而发展到不愿接受老师的授课。作为教师,及时表扬的应该是学生身上的先进的思想和行为,肯定受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巩固、发扬,促进受表扬者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不仅起到激励个人,教育大家的目的,更有效地带动集体前进,构建和谐班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