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犯罪类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22日 作者:于曦颖 编辑:hfhao 有1003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国外已决犯监狱服刑人员自尊研究综述

有关被监禁人群和监禁效应的研究在国外已有较长历史。在相关研究中, 对被监禁者自尊问题的探讨在20 世纪50 年代即有文献可考。多年来, 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对服刑人员自尊的研究有助于罪犯矫治工作, 辅助完善服刑人员改造, 为监狱管理工作提供更多信息和依据。本文即试图对国外已决犯监狱服刑人员的自尊问题研究进行一简要整理, 同时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概念阐释

1.1 自尊

目前, 心理学界对于自尊尚无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对其定义甚至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些人强调自尊是一种体验, 有些学者强调自尊的评价性, 还有学者主张差距论和总和论。整体而言, 从“价值”角度定义自尊似乎是到目前为止最为普遍使用的定义。在众多的定义中, 认知、情感和评价要素是几乎被普遍接受的成分

1.2 监狱与监狱服刑人员

田慧( 2006) 在其文章中指出: 广义的监狱是指所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限制人身自由的一关押场所; 狭义概念的监狱是指国家依照法律设置的刑罚执行机关, 是关押已决犯和执行自由刑的场所, 是高度戒严的羁押场所, 对在押人员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教育和劳动改造。西方国家的“监狱”基本采用广义的定义, 几乎都包含未决犯机构, 而且在警戒度上也有高低之分。此外, “矫正机构”一词在改造时代开始普遍使用, 目前在文献中使用也很多。这意味着监狱从关注惩罚向强调治疗的转变。本文所提到的监狱指已决犯监狱, 且重点关注高警戒度者。与此相应, 本文针对的服刑人员是收押在此类监狱内服刑的罪犯。

2.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及工具

2.1 研究意义

自尊是自我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服刑人员自尊问题的研究, 有助于增强对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态的把握, 并可帮助监狱工作人员增强对服刑人员的了解, 制定相应的改造对策, 激发主体能动性, 提高改造质量。此外, 有研究表明自尊与出狱后的适应相关, 且释放前测量的自尊是重犯最好的预测指标。因此, 研究服刑人员的自尊还可为预测其出狱后的表现提供信息, 辅助监工作人员制定相应对策, 帮助其更好的适应出狱后的生活, 并就其重犯问题提供“预警”。

2.2 研究方法与工具

Rosenberg 的自尊量表( SES) 可能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测量自尊的量表。很多研究使用该量表对服刑人员自尊进行测定, 也有研究使用Coopersmith 的自尊调查表( SEI) 和语义差别量表。研究多属于大样本的通则性研究, 使用卡方检验、T 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3.相关研究及成果

目前, 针对服刑人员的自尊研究实际上包含两个角度: 注重探讨自尊与犯罪行为或偏差行为的关系( 偏重服刑者“犯罪人”的一面) 和注重探讨自尊和监禁经历的关系( 偏重服刑者“被监禁罪犯”的一面) 。本文主要就后者进行阐述。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于曦颖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