¼վ

û

婚姻家庭心理־

婚姻家庭心理ҳ » TA־ » 鿴־

自我意识:作为咨询师,你对自己了解多少?

583 Ķ  2008-08-11 21:34

 

有效的面谈者不仅是一个富有爱心并掌握了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的人,而且应该是一个能够认识自我并有能力解决自身人际关系问题的人。如果你只有出色的技巧,而缺乏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你最多只能算一个工匠而不成其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因为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你会发现,来访者会对你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他们总是在唤起你自身内在的未解决的情节,触动你最敏感的神经,迫使你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情绪反应,甚至会导致你焦虑和失眠。没有一个人是在完全健康的状态下长大的,因而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带着过去成长的创伤而不完美,尽管追求完美是我们的理想。这种创伤培养了我们理解来访者的能力,但同时也让我们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如果我们带着创伤去承担揭开来访者伤口的重任,可能会无意中转移自己的焦虑让来访者给我们疗伤,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的咨询过程对来访者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在咨询面谈过程中,你必须对自己有清晰客观的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躯体、价值、道德、文化、社会、情感的良好自知。高水平的自我意识能够保证你不会试图在来访者身上求证你的价值,转嫁自己的焦虑,以及过多地关注自我,从而有可能以稳定的人格把握咨询与治疗过程。否则,你的职业生涯将如“一页孤舟流逐大海”不能自救。

自我意识是指咨询师“洞悉自己的个人偏好以及了解这些偏好对理解来访者构成何种影响”的意识状态。咨询师的自我意识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即:临床的自我意识状态,躯体的自我意识,成长的自我意识,社会与文化的自我意识,价值与道德的自我意识。

临床的自我意识状态

当你第一次聆听自己面谈录音和观看面谈录像时,你对自己的嗓音特色、语言模式、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你的仪态给人的总体印象,可能会有一种近乎陌生的感受,并引起不适和压抑。这种不适感来源于对自己某些身心表现的不了解和不认同,它表明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欠缺。如果你不处理这种感觉,在你咨询面谈时一般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关注,使你无法将注意力投注于来访者,引起面谈时的紧张与焦虑。自我意识和自我关注是两个不同又有联系的概念,一般来说,过多的自我关注是造成咨询面谈不适感的重要原因。自我意识水平较低或者自我意识模糊的面谈者,往往会过多地自我关注,他们因此很难比较放松自然地进行咨询面谈。

临床的自我意识状态类似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用于描述咨询师对自己在进行咨询面谈时身心状态的感觉和由此产生的不适感。无论你接受过多么系统的模拟训练,当你第一次面对真正的来访者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与紧张,这种不适感提示你对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身心表现方式做出改进。增强临床自我意识的方法是:尽可能记录下自己咨询时的声音、图像和感受,通过观看自己的录像或录音,对产生不适感的部分进行评估和改进;保持开放的态度,在小组或者你信任的同事中讨论自己的不适感,并倾听别人的评价与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反复进行评估与改进,你对自己的不适感将逐渐消失,自我关注水平逐渐下降,从而获得高水平的临床自我意识。

躯体的自我意识

咨询师“关于自己躯体在别人眼中的印象的自我认知” 被称之为躯体的自我意识。我在别人的眼里是什么样子?我的长相怎么样,会给人什么感受?我的身材、眼神、气质、着装、举止、仪态、口音、年龄、健康状况以及与躯体有关的诸多要素对不同的来访者会形成什么样的非语言暗示?它对于同性来访者和异性来访者产生的无形影响是什么?这种影响对咨询面谈而言是否是良性的?这些问题并非无足轻重,而是十分重要的。

有意识培养躯体的自我意识,审视自己的肢体语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来访者的负面暗示,避免从表面上曲解来访者对你的不恰当评价。例如,一位来访者评价她的咨询师“感觉太厉害”,或许并不含有攻击的成分,因为这种感觉是大多数人的同感,如果咨询师事先知道这一点,将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咨询师的口音及语言习惯也会对来访者造成影响。一位接受督导的面谈者在总结自己面谈效果时说:“我之所以不能与来访者沟通,主要是使用普通话和他交谈,而我的来访者却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只能说四川话和藏语,交流有障碍”。

来访者对咨询师躯体信息的感知在异性咨询中影响最为突出。从统计学意义上看,富有理性和权威的男性咨询师往往受大多数女性来访者的欢迎,而男性来访者则倾向于认同富有热情、同情心和温柔气质的女咨询师。这样的说法可能是准确的,也可能不准确。实际上,来访者对异性咨询师的感受更多的受他们过去两性关系历史的影响。如果我们在来访者接受面谈之前已经大致清楚来访者的问题,在安排“谁给她咨询”的时候就可能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在咨询面谈之前可向来访者明示:“您可以自由选择由哪位咨询师给你做面谈,咨询中心备有详细的专家名录资料供您查阅。如果您没有选择,我们会根据您的情况作安排。”

成长的自我意识

正如我们经常要求来访者追溯成长历程一样,咨询师也需要问自己:“我是怎样长大的?” 成长的自我意识是指咨询师对个人的心理成长历程以及显著影响个人发展的具体事件的自我认知。每个人都有关于个人成长经历事件的生动记忆,无论是快乐还是伤痛。这些开始于幼年时代的人际关系史决定了你非常个性化的方面,决定了你的生活习惯、行为倾向以及价值取向。回顾的重点应该是你的童年经历以及青春期经历,特别是3-6岁和12-18岁的重要事件。这种自我探索的方式,除了通过各种形式的精神分析治疗之外,也可以进行自我分析。你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地坐下来,从你记忆的源头开始静静地回忆你所经历的人、事件以及场景,画出自己的心理成长地图,并对你过去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进行重新体味和评估。

对自我成长历程的追溯,特别是对自己亲子关系模式的评估,有利于理解你的人际关系的依恋类型(安全信任型、沉溺依赖型、拒绝排斥型、恐惧不安型),帮助你找到各种焦虑情绪的来源,提高你在咨询面谈中对“反移情”的自我觉察能力。

社会与文化的自我意识

我们对于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正常的,除了一般的标准之外,更主要地取决于社会亚文化环境——即自己直接生活其中的具体的种族背景对我们的影响,取决于在成长过程中对我们施加影响的特定的人文习俗、宗教、政治、性别观念,及其身临其境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的文化特征。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在人文知识上孤陋寡闻,它必须对不同于自己的其他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有通俗的理解,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来访者的不同信仰、风俗与禁忌,力求成为多元文化者。尽管中国是一个以华夏民族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但是,注意熟悉东西方文化、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北方人和南方人、都市人与农村人的观念差异,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你将很难理解一个山区农民儿子的孝心与内疚感、一位久居国外的“海归派”女士为什么会对中国男人有如此评价,一个重庆男人与他的成都妻子之间为什么会有语义上的误解和冲突,一个藏族女士为什么还有如此保守的婚姻观念。

对不同文化习俗的理解,有助于减少在面谈过程中因亚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和误解。作为咨询师,你要对自己的文化偏见和种族歧视倾向做出深刻反思,并在自己的表述中去除任何可能导致误解的语言习惯。尤为重要的是,咨询师对自己生活的社会阶层与人际交往模式要有清晰的认识,接纳和你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上能理解“伟人”、下能理解“乞丐”,是咨询师力求到达的境界。

价值与道德的自我意识

个人价值观与道德倾向在咨询面谈过程中会对来访者产生无形影响。这种影响或者是通过咨询师无意中做出的某种道德性评价,或者是通过某种非语言情绪反应形成的。当来访者提到自己的某些如偷盗、婚外恋、乱性、嫉妒、报复、乱伦、同性恋等涉及道德或价值偏离的事件时,你是感到惊讶、失望、不可思议、愤怒、羞于言词,还是以“价值中立”的态度平静地对待和接纳?这取决于你价值与道德的自我意识水平。

在咨访关系互动中,完全地保持“绝对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在所有的人际互动中,个人的价值观都渗透其中,并直接或间接地对双方产生影响。咨询面谈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旦咨询师表现出某种属于个人的特定的价值取向,可能会阻断来访者的自由表达,甚至出现有意回避和掩盖某些咨询师不赞同的事件或者做出取悦咨询师的行为。因此,咨询师应力求避免使用“价值投射”和“价值评价”语言来与来访者交谈,避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审视来访者的生活。

减少价值观对面谈产生负面影响的第一项策略,是培养良好的价值与道德的自我意识。这样可以有效去除由于价值与道德的不同而对来访者所产生的厌恶感。建议你对自己的道德感和价值观念进行思考,回答与此相关的问题。例如:

——在你的个人成长历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是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你最喜欢他们的是哪一点?

——在你的青春期,你最喜欢看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有哪些,其中的哪些人物角色对你确立自己的人生态度构成了影响?

——你的父母和长辈从小要求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关于道德方面说得最多的是什么?

——你认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是什么?

    ——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最不能容忍什么样的行为?

——你是一个保守的人还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人,你的关于情感和性的观念是否为别人所接受?你是否认同或接纳与你自己完全不同的人?

——你认为在一桩幸福婚姻中,男女双方应该扮演什么样的不同角色?

——你认为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才算有意义和幸福?……

减少价值观对面谈产生负面影响的第二项策略,是以坦诚的态度承认你与来访者在某些问题上发生的争执,而不要否认个人生活观念的差别或者刻意掩盖你自己的看法。例如你不赞成用暴力手段解决人际冲突,你当然可以表达你自己的观点,并承认你们之间的不同态度。重要的是,你要对来访者的价值取向提供情感支持,承认个人选择的权利与自由,并促使来访者思考自己特定价值取向的深层根源。当我们一方面对自己的道德与价值倾向有了清醒的自知,另一方面又理解和接纳了与来访者在价值与道德上的差异,我们才可能把无意识中出现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否定行为降低到最低限度。

ٱ

(0 )

Ϳ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