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4年7月3日 编辑:shphao 有368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经济心理学论文:经济心理学的历史现状与方法论

经济心理学当前的核心领域和热点议题

决策和博弈

决策是一个权衡得失及其风险而进行选择的过程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于选择或决策的学问同样决策研究也是经济心理学中的基础领域人类个体面临的一种常见决策类型是个体直接面对某种客观的任务情景进行决策在这类个体决策中一方是作为主体的决策者另一方是作为客体的决策任务情景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还大量存在相互的决策”:两人或多人之间进行的类似游戏的决策一方的选择要以另一方的选择为条件决策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决策主体的选择的影响这种决策被称为博弈对策”。大量经典博弈任务的出现有效模拟了现实生活中的博弈过程这些任务包括囚徒困境最后通牒博弈独裁者博弈公共物品博弈议价博弈投资博弈等长期以来博弈和决策心理的研究始终围绕着有关人性的两个理论问题展开首要的问题是人是理性的吗?在经济学中早期的决策理论把决策者当成理性人来看待认为决策是人们追求效用最大化和自我利益的理性过程普劳斯2004p.69)。期望效用理论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该理论最早出现在18世纪20世纪50年代前后数学家冯·诺依曼J.von Neumann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O.Morgenstern通过严格的数学推理证明了期望效用理论确立了其作为规范模型的地位该理论包含了理性决策的若干条原则或定理如有序性原则占优性原则可传递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单调性原则等这一理论成了经济心理学研究的起点准确说是靶子”。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90年代后兴起的经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研究通过不断发现各种决策行为的偏差或有违理性模型的异象”,而不断挑战期望效用理论的基本定理例如有研究者系统评述了过去几十年的69篇重要研究总结出违反期望效用理论大定理如独立性可传递性等原则的各种行为偏差”、“效应”、“悖论启发式”(如框架效应参照点效应阿莱悖论概率加权偏差等)。期望效用理论体现的是主流经济学家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家建立人类行为选择的标准模型的理想然而后来的经济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却以实际观测到的各种所谓的决策行为偏差为依据试图说明人类的有限理性他们以批判期望效用理论为起点各自提出了关于人类实际决策行为的描述性模型其中卡尼曼等人的前景理论影响最大该理论为决策中的诸多异象或偏差提供了整体性的说明这包括风险偏好的反转心理账户框架效应禀赋效应等但是德国的吉仁泽试图挑战卡尼曼的某些观点相信很多所谓的决策偏差恰恰体现了人类进化出的生态理性美国的华裔学者奚恺元通过区分情感评估计算评估这两类心理过程揭示了前景理论未曾涉及的不同的价值函数总之经济心理学最核心的议题是揭示真实的决策和博弈过程由此发现了各种有违理性原则的偏差和异象前景理论对这些决策心理现象进行了系统解释从而构造了经济心理学历史上的一座理论大厦然而后继的研究者依然发现了这座大厦的漏洞和不完备之处从不同角度继续修补

另一个理论问题是人是完全自利的吗?虽然经济学家相信人们在决策和博弈中是理性的利益最大化者即自利者但是大量的经济心理学研究结果却表明人类在决策和博弈中会表现出合作公正信任等亲社会行为可以说斯密一生关注的人类双重本性的议题即自私与同情或道德之间的纠缠在当代研究中依然延续着经济学一脉的研究主要以自利这一人性假定为前提而经济心理学的研究更关注人类的道德性和亲社会行为例如哈佛大学的诺瓦克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试图证明博弈中人们内心的第一反应似乎是合作但如果给予更多时间思考人们则趋向贪婪不再那么慷慨类似的大量研究似乎都表明或许并非是人性本恶”。不过人性的本质是个复杂的宏大的议题不可能奢望通过几个研究证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今后仍需继续探索

金融消费和幸福

决策和博弈这些基础领域的研究可以辐射到金融消费幸福等应用领域而且应用领域还有更广泛的课题需要探讨

首先是金融即资金之融通金融活动是为了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这种配置主要通过金融市场进行金融学家通常相信金融市场是有效的资产的价格必然反映其价值这种市场有效性假设的前提是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的理性预期与理性决策是保证金融市场有效性的前提然而历史事实一再表明投资者所谓的理性是多么脆弱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1711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1929年华尔街的崩盘都一再证明投资者的非理性和市场的失灵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往往为希望贪婪恐慌等情绪所控制作出非理性的预期和决策这种非理性行为不仅是个体的而且会放大为群体行为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动价格远远偏离了价值由此金融心理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深入探讨投资者各种非理性行为准确说是理性有限”)的心理过程和机制他们不仅要探讨个体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价值表征资产定价风险预期等也关注群体层面的市场异象群体行为等

较之投资或金融行为消费行为更为普遍消费不只是购买某项产品和服务它包括我们通过购买租借交换分享等各种方式获取各类产品和服务以及参与某种活动获得某种体验消费除了指获取这些事物之外还包括对它们的使用和处置过程消费行为消费决策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心理和文化因素等都是消费心理学关心的研究内容有学者专门分析了经济心理学杂志1981创刊起到2005年期间所发表的854篇文章的研究内容结果表明212篇是关于消费者态度期望和行为的研究约占所有文章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消费心理学在整个经济心理学中的重要地位类似于经济心理学的其他领域消费研究依然离不开理性与非理性的争论不过消费研究涉及品牌认知价格心理营销策略等等内容极为庞杂很难概括为一个或少数几个议题

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赚钱是为了什么呢?大部分人会说有了钱才能过更幸福的生活”。金钱会让我们幸福吗?这方面最重要的发现是所谓伊斯特林悖论”。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家伊斯特林发现国家总体的收入水平和国民的幸福感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关系然而无论是经验还是研究结果都表明在一个国家或社会内部收入越多的人应该是更幸福的也就是说虽然在群体层面总体的收入和平均的幸福感没有关系但是在个体差异层面富有的人应该比贫穷的人更幸福一些尤其是对于收入水平偏低的社会)。为什么存在这种所谓的悖论呢?这可能是因为个体判断自己是否幸福考虑的是与他人相对的收入水平即是否比别人更富有一些然而把一个社会所有人的收入和幸福感加以平均后反而模糊掉了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联还要强调的是即便在个体层面也只是在个体面临生存压力生活水平较低时财富或收入与幸福感的关联比较强而随着收入增加生活变得衣食无忧后收入增加对幸福感的贡献会越来越小甚至是惊人的微弱”。此后心理学家在不断探寻为什么赚钱不一定带来幸福例如彩票中奖者并不比普通人更幸福因为中大奖后人们会觉得以往一些原本能带来幸福的事件不再有趣和有意义觉得一切都不足为奇新快乐的产生导致了旧有快乐的消失反过来降低了中奖者的总体快乐和幸福还有研究者从相反的角度提出了问题金钱的花销方式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呢?研究证明花钱给别人如给他人买礼物捐赠比花钱给自己会让人们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58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9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606]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110]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5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