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国家把选择职业的权利交给了大学生自己,他们可以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特长、理想去选择职业。但是,在大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职业的时候,用人单位也按照他们的需要挑选大学毕业生。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就职愿望,必须凭借自己的实力,通过适当的途径、方式和手段去展示自己、推荐自己,以取得用人单位的赏识,这就必然引起大学生之间的竞争。要培养竞争的心理,增强竞争意识,首先应做到敢于竞争。其次,还要善于竞争。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去选择职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要确定择业的期望值。有些大学生把自己的职业期望值定得很高,加大了心理压力,导致了心理焦虑,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求职时临场的竞技状态也是影响择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面试时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情绪过于紧张,即使在自荐和笔试阶段留下很好的印象,也会因临场的失常而与机会擦肩而过。因此在平时的大学生活、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尝试一些竞争的行为,体验竞争中的情绪紧张与波动,增强竞争的胆量和智慧,就可以为以后择业和就业提供良好的帮助。
(五)正确对待挫折,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挫折,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经受意想不到的考验,甚至会产生思想上的压力,情绪上的波动和心理上的不平衡,这都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是充满了信心,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遇到挫折之后,深刻反思,找准目标,调整心态,重新投入新的活动中。在择业过程中,女大学生遇到的挫折要比男大学生更多。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在各方面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不愿要女生,甚至宁愿要差点的男生,也不要条件好的女生。有的单位干脆挂出“不要女生”、女生免谈”的招牌,使女大学生倍感愤怒与无奈。究其原因,第一,女生就业后,结婚、怀孕、生养孩子,要牵涉大量的精力,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工作;第二,有些职业和行业不适合于女性,使女大学生择业受到局限;第三,也确有一些女生害怕到艰苦的地方或岗位去工作,对工作过分挑剔,从而缩小了择业范围。由于性别差异而造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长时间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对广大女大学生来说,要顺利择业,就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待挫折,不被各种困难所压倒,保持坚定的自信心,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在善于发挥自己优势的领域去求职,就一定能够在社会需要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