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框架下的阅读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活动,这种活动是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也正是从那一刻起,阅读便开始在人类的进步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要接受大量的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阅读文字材料。对于要参加英语专业八级测试(aXe)的考生而言更具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阅读理解题共计 道,分值占整个试卷的20%之多。由此可见,进一步走近阅读,深入了解阅读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只有以此为基础,考生才能从容应对TE 中的阅读理解。从阅读理解的问题类型分析着手应对阅读理解,为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认知心理学家格林诺将阅读理解问题分为排列、结构推导、转换等三种类型。阿斯廷提出的思维卷入理论等也对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结合阅读理解部分对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一.阅读的概念及阅读过程的模式
认知心理学家吉布森和利文认为阅读是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的过程。这一定义虽为许多人所接受,但是,其中也不免存在有待商榷之处:一是文本,二是提取意义的过程。“文本”这一术语的含义除了包括文字材料外,还包括图画、图解、图表、插图等其他阅读材料。由此看来,“文本”一词用来定义阅读有界限不清之嫌;而“提取意义”的过程也使得阅读过程过分简单化了,因为阅读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不是简单机械的,而是— 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家彭聃龄和张必隐对吉布森*收稿日期:砌一11—2D作者简介:黄永亮0978-),男,河北沧县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本文为河北大学青年基金课题“英语阅读立体教学的要求及策略”(项目编号为:Ⅻ卿0眩)的研究成果。莱文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把阅读定义为: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正如对阅读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见解,认知心理学家们对阅读的过程也有不同的认识,进而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过程模式。把这些模式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这三种阅读过程模式分别以高夫(Goush)、古德曼(G0o出nan)和鲁姆尔哈特(Rumelhart)为主要代表人物。本文对阅读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是相互作用模式的观点,因为这一模式深刻反映着认知学科“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experimental feaIi锄)的哲学基础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论”(interaetionism)的心理学基础。 3J( -6)本文依据阿斯廷的思维卷入理论将ⅡMj中的阅读理解问题分为了事实、推理、评价(主旨)等三种类型,并着重从题干关键词、不同文体、表达语言风格、人物心理、态度、语气的词汇等方面分析了应对评价(主旨)问题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