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作者:陶廷龙 编辑:shphao 有885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论受众心理学在广播人物报道中的运用

在新闻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记者都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采录到丰富而又生动的素材?本文认为:受众的心理需求,是新闻采访的出发点,而能否采录到丰富的素材,则直接取决于记者对于受众心理需求的掌控能力、

一、采访是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过程

记者要采访好人物报道,首先要了解听众对广播人物报道的心理需求。听众在收听广播人物报道时最明显的两种心理需求包括:一是交流需求。广播人物报道是通过人物的一切有声形象向听众传播信息,听众收听广播节目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其lr解新鲜信息的需要,最主要的还是期望通过声音形象来 r解人物的内心和精神状态,所以人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声音形象问接地被连接起来。二是审美需求。广播声音传播的方式决定了听众从声音元素中获得审美的需要。广播通过声音介质来传播,声音元素会在传播过程中唤起听众的想象,引导听众进行体式运动式的联想,从而使听众li 自产磊2OO9 3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内心的审美认同感,对节目产生信赖感和忠诚度。

研究受众的心理接受习惯显然不能脱离宏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整体。听众特征从生理卜有男女老少的区别,从接受心理和习惯上也有家庭环境、性格兴趣和文化程度的区别。但是不管具有何种特征的听众,他们都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个个体,个体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必须通过和外界或是其他个体的交往才能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孤立封闭的行为方式既不符合人的基本需求,也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心理学认为:交往、求知、求平衡是人类的大天性。人类交往的目的是求知,求知又是为了求平衡,而交往、求知、求平衡又都是为了求发展,人类只有不断发展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人类与外界交往的方式一般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新闻媒体所生产出一个个节目即所谓的精神产品就是听众与节目之问间接交往的一种形式。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应用心理学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22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32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81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31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310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陶廷龙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