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史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8日 编辑:shphao 有352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后法"时代的心理学

对于心理学来说,留下一些神秘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科学没有留下神秘吗?相反它宣布在其他人声称知识之外有神秘。在感觉的混沌中,在意识包容那些把它们自己的秩序、规律和理性的产物投射到未知的和不可知的世界的小角落的能力中,存在着足够的神秘。”凹反观今天的心理学似乎什么都能做,比如,现在经常能看到一些所谓的心理学家进行电视秀,他们在看了对方随手画的一幅画或者写的几句话后就能描绘出对方的人格特征、思维状态、兴趣爱好,甚至是将来的发展趋势等;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在开办着各种培训机构,声称能培养领袖气质或领导才能;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则声称发现了某些特别有效的心理疗法,如眼动脱敏和再加工疗法(利用人的眼动来治疗人的心理疾病)、月亮效应(即月亮的圆缺会影响人类的行为)。其实这些做法恰恰损害了心理学的发展,因为一个无所不能的心理学背后事实上隐含了它的一无所能。其次,“后法”时代的 Ii,理学应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早期主流心理学一直反对心理学的应用问题,如冯特、铁钦纳等都认为心理学的唯一目的和任务就是寻找那早已存在的客观规律或建立一个新规律,并使这些规律具有普适性。“后法”时代的心理学则强调,心理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现实的普通人的实际生活问题,要为人民大众谋幸福。因此,心理学要从各国、各地区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条件出发,以关心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为最终目的,从而建立起大众化、本土化、应用性的心理学体系。在这里有两个问题要引起注意:一是所谓的普通人是指心理学不能以少部分“问题人”为自己的工作重心,毕竟这个世界占绝大多数的是普通人,他们既不是天才也没有什么大的心理疾病;二是心理学在研究各种心理问题的同时,也要用同样的精力来研究人心理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

过去一个阶段的心理学把自己的重心过分放在了研究问题上,心理学也因而变成了一种只为少数人(主要是有问题的人)服务的科学,成了类医学式的所谓病理性心理学。有人曾在网上对18872000年间有关心理学文章的内容摘要进行了搜索,结果发现关于生气(anger)的文章有8 072篇、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 800篇、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文章有70 856篇;而在同一时期关于高兴(joy)的文章有851篇、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文章有2 958篇、关于生活满意(1ife satisfaction)的文章有5 701篇,前者与后者之间的比约为141∞。病理性心理学的最大特点是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因为人类并不是为了有问题才在这个世界生活,相反人类在生活中总是希望通过累积自己的各种积极品质—— 而不是消除问题来发展自己。因此,“后法”时代的心理学要想做到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就一定要立足于为普通人获得幸福提供技术支持。再次,“后法”时代的心理学应对“法”更宽容,特别是对人文主义倾向的法的宽容。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为己任,本身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在社会科学中所看重的是事件的性质色彩,还可以补充说,社会科学所涉及的是精神事件的参与,而以神人的方式理解这些事件当然是一种不同于想要或能够解答精密自然科学的公式的任务。” 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专名,“一个专名的语义内容往往取决于社会的、历史的、环境的、实用的等等来自我们现实生活方方面面的因素的整体和考量。⋯⋯所以,专名的意义和指标问题决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极端的物理主义或逻辑主义问题,而是可能涉及到我们现实世界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生活整体主义问题。”

当代心理学已经融入了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它所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心理学是“一个松散地结合在一起的学术王国,它横跨了从生命科学为一端到社会科学为另一端的所有领域”∞。有些问题甚至不再是用心理现象这一专名可以概括的,如宗教问题、民族问题、政治和经济问题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纯粹的某一种“法”已显得难以招架。心理学只有从人的社会现实存在出发,从人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把人的机体活动、心理活动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做出分析和研究,才能为人类生活提供正确的指导。在这种状况下,现代心理学不仅有必要模糊自己“法”传统中的科学主义倾向与人文主义倾向间的边界,而且更应该随着现代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来不断调整、变动这二者问的边界。现代心理学已经踏上了“后法”时代的征程,这不仅意味着心理学必须抛弃过去以“法”为中心的传统,更意味着心理学要形成一种新的“后法”时代精神。值得欣喜的是现代心理学似乎已经开始出现了这种趋势:如一些过去原本相互对立的“法”在今天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融合,现代心理学广泛采用的问卷调查实际上就是内省和实证的有效结合;过去实证倾向非常严重的信息加工主义(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目前在心理学舞台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出现了人本主义和信息加工主义相结合的所谓人本观意义上的信息主义,这种观点认为:“一方面,信息需要从人的角度加以解释,一定意义上信息是人的产物,信息的形成必须有人的参与,信息世界与生活世界、实践世界尤其是价值世界具有内在的联系;即使从信息离不开信源、信道和信宿的意义上,信息世界是离不开人的世界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信息,甚至不成其为信息。另一方面,人也需要从信息的角度加以解释,否则就不过是一堆普通的物质。人的本质并不是组成他的物质,而是物质按特定的信息指令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形式。”@再比如当代各个心理学学派都开始根据今天的社会生活实践来对自己原有的理论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正,特别是修改或放弃自己理论中一些比较激进的主张,从而提高自己理论的包容力和应用力,这使得当代心理学各理论间矛盾与冲突的激烈程度都比过去有所降低。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心理学历史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贡献与不足(2010/5/12 16:24:22)[14760]
  中西心理学传统中“乐"的比较研究(2009/12/15 7:25:33)[6133]
  (梁慕家)对传统心理学发展论的再认识和批判思考(2009/10/30 7:30:16)[4825]
  “法"使现代心理学遭遇挑战(2009/10/7 7:19:41)[4885]
  “法"使心理学获得独立并取得发展(2009/10/6 7:28:49)[457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