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第十八章第三节 社会治疗的理论背景           ★★★
第十八章第三节 社会治疗的理论背景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专业教材 >> 正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2:16:48
 

实践观影响下的社会治疗,从根本上讲是作为一种临床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与精神分析学派的崛起相同,而区别于学院派的心理学。社会治疗的理论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

(二)ZPD与社会治疗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单位应该是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简称ZPD)。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所创立的一个重要概念,最初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年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它反映了儿童发展的最大可能性。ZPD既不是一个区域,也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个统一体[45],即制造意义的统一体,以及学习引导发展的统一体。对于人类独特的心理活动,研究单位不应该是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单位,如行为、意识、人格等,而应该是社会与历史的统一体,即建立在人们的物质存在的基础上,在确定的条件下,现实的、经验性的、可感知的发展过程46]。也就是说,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维果茨基认为,ZPD就是这样一个统一体,也是革命性的活动所发生的地方。


在维果茨基看来,思维(即心理活动)是历史性的,是通过参与社会-文化-历史的活动,并内化了这种活动的形式而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


任何一种高级心理机能在儿童的发展中都是两次登台的,第一次是作为集体的活动、社会的活动,亦即作为心理间机能而登台的,第二次才是作为个人活动,作为儿童思维的内部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而登台的。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随意注意、逻辑记忆及概念的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起源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活动。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