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三节 中医心理治疗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1:54:38  |
|
第十六章
第三节 中医心理治疗
中医心理治疗,在中医学中又称之为意疗。中医学历来重视意疗在治疗中的意义,如《素问·宝命全形论》就有“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的论述,把“治神”摆到了防治疾病的首位。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如华佗、张子和、朱丹溪、徐迪、汪石山、张景岳、程杏轩等,都是善于运用意疗方法以治病,并取得显著疗效的医学大师。在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医案中,记载了许多设计巧妙而行之有效的意疗方法,运用了“心病还须心药医”的道理,古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这些方法不仅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而且也为中医心理治疗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东医宝鉴》引太白真人曰:“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清·吴师机《理瀹骈文》亦指出:“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仅十分注意言语疏导、移情易性、暗示解惑等法的心理治疗意义,并且总结了“以情胜情”的独特而系统的理论,用之临床每获奇效。此外,顺情从欲、习以脱敏、突然剌激等,临床亦常运用,气功导引等心身并治方法,则已有数千年之历史。这些疗法至今仍行之有效,应予继承与发扬[10]。
一、中医心理治疗的原则
中医心理治疗,注意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并遵循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治疗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医生与患者、体疗与意疗等各方面的关系。
中医心理治疗的手段繁多,方法各异,每一种疗法均有特定的适应范围。医务人员在准确认识病情的基础上,应当根据不同的疾病及病人的机体和处境特点,进行巧妙地设计和统筹安排,使治疗具有针对性,比如“以情胜情”疗法,则应注意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互制。做到当用方用,以求用之必验。
[1] [2] [3] [4] [5] [6]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十六章第二节 中医心理病机
下一篇文章: 第十六章第四节 中医心理养生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