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三节 行为治疗的常用方法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0:37:54  |
|
(2)接触脱敏法(contact desensization):在渐进性焦虑层次的基础上,外加了示范和接触,让来访者观看治疗者处理其所害怕的刺激物,而后照着做,一直到用手握或触摸不感紧张为止,如让怕猫的孩子去摸猫的照片。
(3)实际场所脱敏(invivo desensization):采用实际的刺激物代替视觉性想象,来访者在他人陪伴下到实际生活中去逐级面对实际的刺激物来进行脱敏操作。这种方法较不易操作,但效果比较实在。
(4)情绪性表象法(emotive imagery):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来访者的兴奋、骄傲和欢乐等积极情绪情感活动。这些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与由恐惧所引起的焦虑反应互不相容,从而就可以逐渐抑制和消除恐惧心理。该法最适合儿童来访者。
在实际脱敏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脱敏方式。
(三)治疗案例——社交恐怖症[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十二章第二节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和治疗过程
下一篇文章: 第十二章第四节 行为治疗的简要评价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