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三节 行为治疗的常用方法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0:37:54  |
|
患者,女,23岁。平素性格内向敏感,勤学好胜。自幼家境不好,儿时便颇知几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19岁考入某专科学校,某日发现新来的青年男教师讲课时总是注视自己,课后联想甚多。最终觉得可能是自作多情,因而羞愧不已。后来凡遇见该老师就面红耳赤、心慌气促。以后觉得同学好像都看出了她的隐私,因而与同学们在一起也是手足无措、言行尴尬。好容易熬到毕业,分配在某单位工作。但情况并未好转,仍不敢与同事面对面交谈,更害怕与别人眼光对视。自知如此会招致非议,但苦于不能自拔。后经人介绍一男友,才貌均在意中,却因害怕会面,多次托词,回避约会。虽同在一市居住却多是鸿雁往来。一次遇上男方父亲寿辰,无从推托,只得“铤而走险”。临行前便忐忑不安,有大祸临头之感。一到男方家便头昏目眩、全身发抖、语无伦次、大汗淋漓,遂被送往医院。此后几乎羞见一切人,有时连与自己家人同桌共餐也感到不自然。这位患者患的是社交恐怖症,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之后,我们决定使用系统脱敏疗法。
首先告诉她社交恐怖症是一种神经症,在行为治疗家看来这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行为。这种适应不良行为不是脑内损伤或体内的病理变化引起的,而是习得的结果。最后她终于明白了,她这种适应不良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也都是能够弃掉的。但是她还是有些疑虑:“我也想了很多法子弃掉它,为什么老弃不掉呢?”我们告诉她:“行为的习得和弃除都有它的规律性,了解了这种规律,并照这个规律去办自然就容易多了。系统脱敏就是弃除社交恐怖症的规律性的方法。”我们发现来访者已经理解了她患的疾病和系统脱敏治疗的道理,并乐于参与治疗。此时,治疗才算正式开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十二章第二节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和治疗过程
下一篇文章: 第十二章第四节 行为治疗的简要评价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