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第十五章   心理变态的预…
第十四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三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二章    心理变态的…
第十一章    重性精神病
第十章    身心障碍
第九章    迷信行为与特…
第八章   违法犯罪与自…
第七章   成瘾行为与赌博
第六章 神经症
  五章   性行为与性变态         ★★★
五章 性行为与性变态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专业教材 >> 正文
作者:王登峰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7 12:32:07
 

        反对性禁锢,不是提倡性放纵。性放纵是有害的另一端。性放纵者在观念上主张完全的性自由,在行为上表现随意的性活动。性放纵是从私有制开始的,在漫长的封建男权社会中,地位高的帝王将相可以拥有千百计的女性,为其淫欲服务,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也迫使一些妇女利用色相谋生,卖淫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必然产物。在中世纪,个别牧师一边宣扬禁欲,一边借用神的旨意诱奸信徒。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西方社会曾两度掀起性解放高潮,一方面反抗性的禁锢,另一方面被人利用作为要求绝对的性自由和随意的性放纵的理论依据,出现群婚、试婚、不婚同居、夫妻互换等淫乱行为,色情文学泛滥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灾,影视片中有露骨的表演,性服务行业应运而生。通过提供性关系以获得钱财的行为称为卖淫,以钱财换取性活动机会的行为称为宿娼,它们都是性放纵的重要表现形式。卖淫在西方社会被称为无烟工业",多数国家禁止这种行为,但有少数地区把它作为一种合法职业。我国台湾地区就有不少雏妓,大陆前几年由于放松了精神文明建设,这类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在待业者、打工妹甚至大学生中有不少青少年被拐骗从事卖淫活动,宿娼者以个体户、司机、采购员、无业人员较为多见。与西方的性放纵行为表现形式不同,我国人口中夫妻互换、群交、乱伦等行为发生较少,而婚前或婚外性关系较为多见。有人认为,婚前或婚外性行为不意味着性放纵,因为社会上对这类行为持有相当宽松的态度。但在我国实际生活中,它们常常是导致家庭生活崩溃、夫妻离异的直接原因。
性放纵行为虽不是医学意义的疾病”,但淫乱多被认为是自我毁灭性的行为。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性放纵与吸毒一样,是一种适应不良的病态行为,是对自身生理需要和社会文化环境适应失败的表现,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害处。另一方面,某些精神病人、脑病患者、青少年品行障碍者多会发生这类行为。从社会学来看,淫乱是一种偏态行为或越轨行为,它由国家法律或社会舆论来裁决。我国将严重的淫乱行为列入流氓罪加以惩罚,社会舆论对此也持严厉的谴责态度。性行为不仅仅只是性伴侣之间的私事,它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几代人的发展,与婚姻、子女教育、社会稳定直接联系。数年来,受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影响,我国离婚率和家庭解体率直线上升,单亲子女大量增加,少女怀孕现象越来越多,这不仅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此外,性放纵导致性病增多,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我国已上升到数千人,这种超级癌症"是性放纵的结果。
       
由此可见,性禁锢和性放纵都对健康不利。应当建立怎样的性态度和行为才有利于健康呢?一般认为,首先要肯定性欲和性行为的功能和意义,抛弃性是肮脏、低级和下流的道德观念,对性欲不过分压抑和放纵;要为性欲满足的社会后果负责,对性行为采取谨慎克制的态度;要学习有关科学的性知识,了解自己的身心需要,保持良好的异性交往与和谐的家庭生活,及时治疗性功能障碍和心理困惑,防止性病的传播;要树立远大理想,转移对性的过分关注,把精力用到为社会造福的事业中去。

三 性变态     

    性变态是指性冲动障碍和性对象的歪曲,即寻求性欲满足的对象和性行为方式与常人不同,违反社会习俗而获得性欲满足。一般认为性变态有下述三个特点:一是行为不符合社会认可的正常标准,这种标准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如同性恋在我国被认为是性变态,而在美国则否,在古希腊时期还受到过赞美;二是该行为对他人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伤害,如恋童癖会殃及幼童,窥阴癖能揭人隐私;三是该行为违反道德准则,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冲突和痛苦,如易性癖患者具有很深的苦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