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较危重,护理人员往往只重视对患者的医疗抢救护理,而忽视了心理护理,轻者影响到医患护患关系,重者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甚至严重干扰到抢救工作以及患者的预后。随着人们对健康及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护理人员在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逐步将护理的重点放在人性化、个性化上,以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要针对个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我们运用了心理学知识对412例院前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院前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1.1 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急诊患者中,其中外伤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由于患者多有伤口和出血,使患者感到烦躁、焦虑甚至惊恐,本人及家属往往脾气很大,情绪也不稳定,因此,在我们的治疗护理工作中尤其需要注意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及安抚工作。例如:患者男,30岁,骑摩托车遇车祸撞伤左侧大腿,伤口大小约12 ClTI×8 era,皮肤及部分肌肉缺损,伤缘不整,污染严重,深达骨膜。由于出血过多,患者面色苍白,脉搏微弱,呻吟不止,并全身颤抖,患者及家属都非常紧张着急。到达现场后,我们立即嘱咐患者不要直视伤M,以免增加恐惧心理,并迅速用清洁辅料覆盖伤口,三角巾加压包扎止血,固定患肢后,输氧,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并配合医生、家属快速将伤员转至医院,进一步处理。在以上操作治疗中,我们始终同医生密切配合,首先,要神态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并主动和患者交谈,尽量淡化伤情,减少患者不良情绪,说些“不要紧张,你要坚强,你放心,你的伤不重,我们很快就把你的伤口处理好了”转移患者注意力;其次,要尊重患者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能使患者避免窘境,使患者产生一种亲切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整个过程顺畅快速。与此同时,应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使患者同家属见面,同时也要注意安慰家属,客观地对其交代病情,要求家属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悲伤、焦急、埋怨的表情和态度,对有纠纷因素在内的患者,除了抢救治疗之外,我们还要主动承担调解义务,要求双方都不要夸大或隐藏病情,应实事求是,同时说明夸大或隐藏病情的危害,这也给患者及早获得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