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09年9月18日 作者:高晓雁 李玉梅 编辑:shphao 有446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高晓雁)提高教育“亲和力”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心理学理论中,“亲和力”是指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如果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教育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无论是教育者、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制度,都不能忽视教育“亲和力”的作用,要让学生愿意接近,乐于学习,习于行动。

一、心理学关于“亲和力”的三大理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罗杰斯的人格主义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理论都涉及到教育“亲和力”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1.马斯洛关于“亲和力”的理论与方法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分类研究,他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认为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批判传统的被动式教学,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有助于实施教育“亲和力”的相关方法有:(1)增强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潜能。教育应该注意学生自发性、自律性和创造性三方面的协同发展,每个人在出色地完成任务后都渴望别人给他们以相应的承认和赞扬。(2)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知自己、认知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当整个教育过程发挥良好的作用时,学生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关于自己、他人以及整个世界的真理,他能从外部世界看到越来越多的统一,并且自身也变得越来越统一,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渴望与追求。(3)升华学生爱己和爱社会的潜能。教师与学生间融洽的个人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关键。马斯洛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愉快的合作关系,当学生得到了应有的爱和尊重时,他就会懂得如何看待自己爱自己,如何接受他人爱他人,如何适应社会爱社会。

2.罗杰斯关于“亲和力”的理论与方法

罗杰斯人格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需要他人“无条件积极尊重”的心理学理论。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让人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l生的健康发展。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人格主义心理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教育“亲和力”的实现。(1)教师做学生潜能发挥的促进者。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只要具备合适的条件,每个人所具备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根据他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教师在感情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就可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2)培养在变化中掌握学习能力的人。罗杰斯鉴于世界处于迅速变化、充满矛盾、危机四伏的时代,主张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3)强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罗杰斯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体,而不是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强调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和价值,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罗杰斯看来,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真实、接受和理解。

3.梅奥关于“亲和力”的理论与方法

梅奥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三个基本观点是:与人合作的能力是现代人第一能力,也称基本能力;对管理者来说,做人就是做关系。关系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资源和生产力;理解和尊重是与他人打交道、增强“亲和力”最为关键的内容。梅奥通过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长达9年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由此梅奥提出他的企业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方法。(1)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对于社会人来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们在无组织的人群中为利益的互相竞争。让员工直接参与管理,可以满足企业员工情感归宿、安全信任、礼仪社交等精神方面的需要,激发人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愉快工作的热情”。(2)企业非正式组织的重要性。企业员工是由于受到他们所属团体共同感情的激励而采取社会性行为的。非正式组织恰恰能够满足人的以“生存安全、人格自由、价值归属”为核心的精神性需要与目标。重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不断调整,就能获得惊人的效果,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标。(3)管理者要重视企业员工的满意度。新的领导力体现在提高企业员工的满意度,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士气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高的满意度来源于职工个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有效满足,尤其是“受注意”引起的效应。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教育领域。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心理学理论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以人为中心理论中的自我概念(2010/7/30 7:41:53)[3634]
  神经症的心理学解释(心理病理学)(2010/7/28 23:24:11)[8701]
  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与疗法(2010/7/28 23:15:42)[3499]
  模仿学习理论(2010/7/28 15:25:35)[16665]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2010/7/28 12:12:12)[9972]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高晓雁 李玉梅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