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09年8月24日 作者:麻彦坤 编辑:shphao 有752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麻彦坤)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

诞生于世纪之交的积极心理学一改传统心理学关注人的负面情绪和负面行为的研究取向.倡导从积极的视野、以积极的心态重新解读心理现象.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主张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人的积极体验,形成良好人格:关注人的潜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心理学一经产生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汇集成了场气势如虹的心理学运动.广泛影响了心理学众多领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应主动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寻求理论水平的提升与实效性的突破。实现功能与取向、内容与目标、途径与方法的全方位变革。

一、取向调整:从“消极预防”转向“积极培养”

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所依赖的心理学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均来自传统心理学,传统心理学以帮助人排除心理问题、战胜心理疾病为己任,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人类积极品质与善良美德的研究与培养。心理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种不平衡,“临床心理学只关注心理疾病:社会心理学关注社会偏见、种族主义和侵犯行为等:认知心理学关注影响人做出正确结论的偏见和误差 ”传统主流心理学总是致力于帮助人们提高摆脱各种消极情感的策略、手段、能力、勇气等。心理健康教育从传统主流心理学借鉴过来的技术与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心理问题的疏导与消解、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如行为疗法、认知疗法、自我防御机制等。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心理成长中的弱点、缺陷当作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与困惑.侧重分析学生各种心理疾病的表现、成因及矫治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掌握预防与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这种工作重心的偏移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只知道怎样避免负面情绪,而不清楚如何增进自己的积极体验.以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圆积极心理学认为指导人解决心理问题固然重要.帮助人养成积极品质则更具价值。一方面.具有突出的心理问题和明显的心理症状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正常的、健康的.他们面临的任务主要是发展与提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大多数同学的心理需要.而不能只把目光局限于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另一方面.预防可以分为积极预防与消极预防.消极预防是被动的.直接针对具体问题.而积极预防则是间接地通过培养人的优秀品质与美德.进而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积极心理学认为.治疗并非以消除病人身上现有的紊乱为准.而是首先在于努力发动患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主潜力.通过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潜力实现问题的消解与积极力量的升华积极干预主张用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来完成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种积极力量不是通过外在的灌输获得的.而是在干预中个体自主建构的.是个体积极品质的发掘与培养、积极力量的保持与提升。当前的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主动借鉴了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正如有的学者所言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2l世纪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 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体现为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研究取向的调整同时体现在人性观、价值观、教育观、学生观等一系列观念的变化与革新。价值观上.从重视少数学生的消极问题转向关注多数学生的积极品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尤其是积极品质的全面提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诉求:教育观上,从以心理问题的解决为己任到关注个人潜力的挖掘与善良美德的培养.与其消极地应对心理问题不如积极地促进人性的成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人性观上,从关注人性的弱点与缺陷到关注人性的善端、潜能与美德,积极品质养成的过程就是消极品质退场的过程:学生观上,从对学生被动性、消极性的诠释转向对学生能动性、建构性、积极性的欣赏。学生就像花草一样.只要有了适宜的环境与条件.自然就会追求茁壮成长。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专题信息:
  心理资本的积极心理学理论(2012/7/9 10:39:24)[2448]
  积极心理学: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2012/6/26 22:35:13)[2563]
  积极心理学:构建正确的身心健康模式(2012/6/20 22:22:44)[2669]
  积极心理学:学会从正确的角度提出问题(2012/6/17 18:53:02)[2790]
  积极心理学:通往更快乐、更幸福的门径(2012/6/15 0:00:34)[2632]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麻彦坤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