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社会类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21日 出处:互联网 作者:潘聪绒 郑莉君 编辑:hfhao 有810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社会文化取向的人格思想及其对人格教育的启示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特质的综合体, 而这些稳定的特质会在不同情境、不同时间影响人的行为模式 。人格的社会文化取向 ( Social cultural per-spective) 强调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亚文化环境及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对人格和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其基本假设是文化不应只看作是影响人格形成过程的因素之一, 人格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产物。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考察个人行为模式与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关系 。社会文化取向人格思想将人格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中, 从动态的角度理解人格问题, 将人重新放回其生活的环境中, 使人更加真实, 随着其研究的不断深入, 必将对人格理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社会文化取向的人格思想无疑会对现代人格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1.社会文化取向人格思想

1.1 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1.1.1 人类文化学派观点

人格的文化决定论人类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厄斯和他的学生米德、本尼迪克特和萨丕尔等人。博厄斯认为, 决定人类行为习惯的不是遗传因素, 而是文化因素, 强调“通过对文化决定人格的研究, 可以解释不同的社会行为模式, 使文化与社会行为真正结合起来” 。米德、本尼迪克特和萨丕尔则将心理学中精神分析理论的观念引入人类学领域进行研究,全面阐述了文化塑造人格的思想。概括而言, 这一学派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不同的文化塑造不同的人格。人类之所以有各种不同的行为模式, 是由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决定的。文化给个人提供了生活的素材,个人正是被局限在这种素材中发展。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 形成了符合自己文化特点的人格特征。其次, 童年期的教养方式和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他们认为: “人类本质确有使人难以置信的适应性, 他们对于不同的文化可以精确恰当地分别做出反应, 所以不同文化中个体间的差异也和同一文化中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一样, 几乎无例外地受各种条件的影响, 尤其是童年的早期经历 而各种条件又是受文化所决定”。博厄斯和米德、本尼迪克特和萨丕尔的研究与文化决定论直接推动了精神分析的发展,新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就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的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观点。

1.1.2 随后的新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霍妮、沙利文和弗罗姆则从米德, 本尼迪克特等人的研究中得到启发, 看到与文化多样性相对应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和泛性论, 主张文化决定论, 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和神经症致病的作用。霍妮创立的神经症人格理论, 重视个体的外在社会环境因素, 强调后天的社会经验, 尤其是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她认为神经症的根源要从社会文化中去寻找, 并确信神经症源于儿童与父母的相互关系 。沙利文主张把人格放在人际关系中去研究, 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把社会环境、文化这些重要的变量纳入了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群中 。弗罗姆则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结合起来, 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提出社会性格理论。不但从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即从人的同化角度揭示出人的社会性格类型, 还从人的相互关系中即从人的社会化角度阐释了人的社会性格特质。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7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4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39]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潘聪绒 郑莉君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