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8日 作者:袁 婧 编辑:hfhao 有6143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情感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 是伴随着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它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紧密相连, 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不是来自遗传, 而是来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影响和促使受教育对象认识提高、思想转化的过程, 是双方思想交流、相互沟通的双边活动, 而连接这一活动的纽带则是情感。因此, 在情感理论的视角下,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特点, 探索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对于我们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情感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

情感是人类的心理现象,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感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启动因素之一, 在一定条件下, 情感直接引发人们的行为。情感又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 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情感, 实际上已成为反映人的整个精神价值追求的动机系统本身。可以把它看作标志人的情感发展的连续体, 包含着人的情绪基调、情绪表达方式、情绪爱好、情感体验性质与水平、价值倾向乃至于人格特征、精神情操等。称之为“情感性”是鉴于它们需要从情感———态度层面, 而非认知———判断层面, 主要从内在动力系统, 而非外在能力系统标志人的道德发展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情感理论的视角下, 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是一种机械体, 而是人自身。他们既是主观的又是受环境支配的。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情感的催化, 也就是情感教育, 即通过情感交流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促使人们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 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 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2.情感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的优势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 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人进行认识活动和产生行动的动机, 是意向活动对认识起主导作用的形式之一。这表明, 人的认识和行为不仅依靠思想活动, 而且是在感情的参与下进行的,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和情感统一的角度来考虑, 寓教于情,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情感理论的视角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的优势如下。

2.1 加强情感教育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中的接受系统是重要的一环, 同样的目标和内容, 会出现接受率的差异, 与一些非理性因素, 诸如情感、情绪、意志等是相关的, 它们构成接受过程中的调节系统。在思想内化、转变过程中, 对主体影响最明显的非理性要素是情感和意志。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的指向性心灵体验, 通常以肯定或否定、热爱与憎恨、赞赏或厌恶等两极性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 并转化为一定的情绪, 对主体的认识活动起积极或消极作用, 并强化或抑制接受活动的运行, 构成推动或终止主体某一接受活动的动因或动力。在实践中, 情感教育主要目的便是通过特殊的情感形式使接受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产生肯定性的情感态度, 提高接受率。2.2 加强情感教育有益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 有着突出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 激发大学生对某一事物、某种观念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强化和保持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 抑制和改变不良的情绪情感, 将有助于教育更好地进行 因此加强情感教育有利。

于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内化为思想政治道德信念,从而利于其外化为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行为,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53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7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60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104]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50]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袁 婧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