¼վ

û

静心斋主任־

静心斋主任ҳ » TA־ » 鿴־

尊重子女的隐私

457 Ķ  2008-10-29 08:23
                     尊重子女的隐私
 
    孩子的成长,其中一个重要过程便是了解自我和建立自我的意识。从六岁至九岁开始,小孩便会明显地要求私人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为幼稚园进行的幼儿作性教育,也会开始教导私隐部位,怎样保护自己以及私隐的观念。父母也要教导子女,学习尊重别人的私人时间和空间。但在教晓小孩尊重别人之余,家长是否同样尊重子女呢?
 
    家长爱护子女心切,想了解子女的动态与心思,实无可厚非,尤其是一些习惯「中国式管治」的家长们。小时候爸爸讲过一句话,印象很深:「连你都是我的!」言下之意,我的一切,大的小的,收归「父」有,当然也没有私隐可言了。相信这种心态,在当年的家长中,不是不普遍的。不知新一辈的家长们又如何?
    有些家长们因担心子女,千方百计要打听子女的各方面资料,最好四方八面,有什么风吹草动均要掌握:拆看子女的信件,阅读子女的日记或 ICQ记录,接听子女的电话,向子女的朋友们打听,甚至偷窥子女私人时间私人空间在做什么。
 
试想象,你愿意公开自己的财政状况吗?可以想象自己的私人信件被拆看吗?别人掌握你的一举一动?既然己所不欲,又怎能施于子女身上?
 
    用错了方法,只会弄巧成拙。过度的打探,往往引起子女反感。年青人喜欢争取独立及私人空间,过份监管或不合情理的探索,只会惹来子女强烈的不满。要知道子女不单是子女,亦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完全「属于父母」。
 
    由于成长背景和时代的分别,家长与子女对于私隐、个人空间等等的概念或定义是很不一样。因此,双方要互相沟通了解,并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可以共容的空间,例如尝试定立行为的一些原则而双方都遵守的。另一方面,要让子女学习为自己的行为与选择负责,亦要明白家长的关心与担心;清楚「自由度」其实是从家长平日对自己的信任感而「赚」回来的。简单而言,平时纪录不佳,老是惹人担心,那就没有埋怨家长不给予自由的权利了。
 
    总言之,日常只要眉精眼企,是无需要去侵犯孩子的私隐才叫做了解子女的。家长应学习细心聆听与观察,并以开明友善的态度,尝试以子女的角度去了解事情。在家中平时多聊聊天,有事没事都要建立互相分享的气氛。子女若从小习惯了对家长倾诉,即使踏入青春期,也会继续乐意与自己分享生活中的喜乐与困扰了。
ٱ

(2 )

  • ظ ٱ
    杨晓明 2008-10-29 23:08
    我换成大字体了,你去测测吧!
  • ظ ٱ
    安然 2008-10-30 13:02
    父母往往把子女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想怎么“动”就怎么“动”。爱起来就像爱自己的胳膊、腿,知冷知痛,却忘记了,子女亦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完全「属于父母」。
Ϳ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