¼վ

û

静心斋主任־

静心斋主任ҳ » TA־ » 鿴־

做父母的十项基本原则

621 Ķ  2008-08-18 10:06
                        做父母的十项基本原则
 
 
    1.  树立一个好榜样。

    所有的孩子在一开始都是非常尊重他们的父母的。让你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会做一个有礼貌的、诚实的、乐于助人的和仁慈的的人,对其正常人格的建立和长大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有父母也是有礼貌的、诚实的、乐于助人的、和仁慈的的人,你的孩子才可能是这样的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2. 要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行为表现好的方面。

    父母要时刻寻找机会用你的注意和关注来奖赏你的孩子的积极行为。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当你的孩子并没有发生什么消极行为的时候,你也要寻找机会去关注和注意你的孩子。"赏识教育"所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建议父母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或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是否也是比较喜欢自己的父母或其他的人谈论或夸奖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呢?然后,好好地体会以下这种感受,自己喜欢吗?这样也许回对这一条建议有更身的体会。“片好正性刺激”——这是人性。

    3. 不要去关注孩子行为表现不好的方面。

    让父母或其他人注意和关注自己,无论是好的关注还是不好的关注,都是小孩子的需要。如果父母与孩子争论,或朝孩子喊叫,孩子将学会很多不良行为来得到父母的注意和关注。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要沉得住气,给孩子一段时间去发泄,不要去注意和关注此时此刻孩子的不良行为。过了一段时间 ,等孩子安静下来几分钟以后,然后父母要对孩子此时此刻的良好行为(安静)及时地给与注意和关注。而现实当中,在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的时候,大多数父母感觉倒很焦虑和着急,显得很没有耐心和不安全。他们希望孩子的不良行为能马上停下来,事实上父母们很快就采取了他们认为会有效的行动,与孩子辩论争吵、朝孩子大喊大叫、或者打孩子屁股。这样做的父母无心中去注意和关注了孩子行为表现不好的方面,而这种父母的注意和关注孩子是需要的。孩子为了满足这种被父母的注意和关注,会不断地表现出不良的行为。这种父母对孩子表现不好的行为的关注和注意,无心中强化了孩子表现出的不良行为。

    4. 一定要兑现你的允诺。

    孩子都是通过对父母的行为的感受来理解和体验到他生活的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接受和爱感觉,以及体验到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感觉。孩子能否从小就能从父母的行为那里体验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体验到了自己被爱、被接受和安全的感觉,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孩子长大以后是否会发展出健康的人格。如果父母经常不能兑现他们对孩子允诺过的事情,孩子们可能会感受到这个世界是不可信赖的、不安全的,而且他们会相信大人们可能并不会真正关心他们。无论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无论是孩子喜欢的还是孩子不想要的,只要是父母对孩子允诺过的事情,父母都一定要兑现,这一点及其重要。

    5. 只做出你能兑现的允诺。

    父母对只是期望能发生的事情,而并不能实现的事情,千万不要对你的孩子做出轻率的允诺。当你不能兑现你的这个轻率允诺的时候,对孩子会产生很坏的伤害。同样,父母也应该尽量避免用语言威吓孩子或说要如何如如何惩罚孩子的话,因为这同样是一种允诺。如果你经常不兑现你所说的话,孩子就会不信任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做出你能兑现的允诺,无论是在你高兴的时候,还是在你生气的时候。

    6. 使用“后果”,而不用“惩罚”。

    “后果”是孩子的某一个行为自然而然会导致的一种结果。父母如果不希望孩子的某一个行为出现,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理解和感受该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而不是去“惩罚”孩子。例如,让孩子理解和知道:如果你太顽皮而令人讨厌,后果是不会有人喜欢你;如果你把房间搞得很脏很乱,后果是你必须清理你的房间;如果你没有完成你的家庭作业,后果是你不能看电视;如果你不精心把我的工具或你的玩具丢在外面,后果是下次我会不借给你工具使用或不卖给你玩具。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学会从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中学会如何采取更有效、更好的行动,就会养成一套好的行为模式。

    “惩罚”是孩子的某些行为让父母生气和发怒以后,父母为了报复而采取的一些行动。父母通过利用自己的权威剥夺孩子的某些权利的办法来惩罚他们不希望看到的孩子的某些行为。这样做的结果并不能真正使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得到改善,反而会学会阳奉阴违,增加孩子对权威者的反抗和愤怒感。例如,如果你再调皮下去的话,明天我们不带你去公园。这里“不让你去公园”不是“你调皮”的直接“后果”,而是父母对你的“惩罚” 。“惩罚”,包括“打屁股”,对于孩子来说是感受到痛苦。如果父母不断地“惩罚”孩子,孩子的行为就会变的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并且孩子内心里会对权威产生很强烈的反抗和憎恨。

    7. 始终要控制你自己。

    在生活中的亲子关系当中,所有的父母有时候都会变得情绪非常激动。问题的关键是在你开始感觉到心烦意乱或情绪受到挫折的时候,你能不能控制住你的行为表现。如果你能控制住你自己,在你表现出非常激动或失去控制的行为之前,你才能对你所面临的情景采取比较负责任的行为。这个时候激动的父母可以冷静一下,暂时停止你的激动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去寻找孩子此刻行为当中的一些积极的方面给与注意和关注。或者父母干脆从与孩子的对立关系当中撤退出来,使自己彻底冷静一段时间,等双方的情绪平静以后,再来和孩子讨论这个问题。当情绪激动或失控的时候,父母们可能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和错误的行为:他们会大喊大叫、他们会争吵、他们会只盯着孩子行为不好的方面而加以不停地指责、而且他们很可能会惩罚孩子。所有这一切不恰当的行为都可能会破坏父母曾经对孩子许过的允诺,从而使亲子关系遁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如果父母经常在你的行为失去控制之前不能把握住自己,希望您能求助于心理咨询以便学会如何去应对亲子之间的冲突。这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8. 要接纳和包容你的孩子。

    不论孩子大小,他们天生就有帮助父母做事情和被父母接纳、包容的需要。父母要时刻注意和提供给孩子这些需要的满足机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小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人世间的价值,感受到被父母的接纳和包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而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是健康人格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是有安全感的、自信的和有能力的。例如,即使一个非常小的孩子都喜欢用吃饭的小勺搅拌洗碗盆里的水来“帮助”你洗碗。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能接纳和包容孩子的这些“需要”的行为,而且能让孩子在这些“需要”的行为中感受到乐趣的话,孩子将会逐渐学会乐于帮助别人,并对自我的感觉是良好的。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9. 让你的孩子感觉到他有自己的特点。

    父母要尽量避免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人家的孩子相比较,也不要把孩子与他的同胞兄妹相比较,要尽量避免不论任何时候都用其他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比如别的孩子做什么我的孩子也必须要做什么。这样做的后果是让孩子体验到了过多的不安全感,并培养出孩子争强好胜的个性。其实孩子并不需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孩子们恰恰需要感觉到自己有自己的特点,感觉到自己是与别人不同的。父母需要做的是对每一个孩子自己个性品质特点的欣赏,父母可以用对孩子的特殊待遇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欣赏,比如给孩子一个小礼物、给孩子关注、或与孩子一起活动等。

    10. 父母应该自己关爱自己。

    很明显的,无论如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们自己也需要有营养的事物、充足的的睡眠、体育锻炼、朋友的友谊、享受快乐、和短暂的休息等等。抚养和培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很大挑战性的工作。如果承担这项工作的父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你们有很大的机会把你们的孩子培养成为你们自己所期望的人。
ٱ

(2 )

  • ظ ٱ
    杨晓明 2008-09-01 15:23
    最后一条最难做到。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关爱自己。
  • ظ ٱ
    王小建 2008-09-02 08:05
    是的,我们在掌握为人之父母原则的同时,“能关爱自己”是打造自身素养的根基。
Ϳѻ